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渥太华中华会馆之四——2000年之后华人相关事件

作者:渥太华 笑言

《渥太华华人史话》为CFC中文传媒旗下《新华侨报》与加拿大华裔作家笑言合作项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中所述由作者笑言根据历史资料及采访当事人或其后代综合而成,如有与史实不符之处,作者不承担法律责任,欢迎知情人联系作者。
感谢中华会馆主席刘少勇及往届主席周强安、黄兴中、薛金生以及王玳瑜、周树邦等人对本文的支持。


两名中国留学生遭枪杀案(2005)

2005年12月6日凌晨2时45分左右,渥太华发生一场悲剧,两名年仅20岁的中国留学生在唐人街一家酒吧内遭到枪击,其中一人当场遇难,另一人被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当晚,来自青海在卡尔顿大学就读的田林海与来自内蒙在亚冈昆学院就读的刘泰郎与其他同学在唐人街的“福尓豪斯(Fullhouse)卡拉OK”唱歌。“Fullhouse”直译就是“满房子”,取顾客盈门之意。但案发之后,不少中文媒体将它音译为“富豪酒吧”,“富豪”与凌晨、飙歌、酒吧、豪车、小留联系在一起,出现了不少负面猜测与评论。

福尓豪斯是几个中国留学生勤工俭学合伙经营的一家口碑很好的卡拉OK,并非“不良场所”。渥太华的中文卡拉OK原本就只有两三家,还不在市中心,所以不少中国留学生喜欢前往唐人街的福尓豪斯舒缓学习和生活压力。这家酒吧平时大多是亚裔年轻人光顾,而渥太华的治安一向不错,之前并无负面新闻。

据目击者透露,当晚田林海使用卫生间时,一名越南裔男青年在外面砸门,致使田林海在出门时与之发生口角并有进一步的肢体接触。后经朋友劝说拉开,越南男子当即离开酒吧。三、五分钟后,该男子持枪返回,闯入中国留学生的包厢,朝坐在靠近门口的刘泰郎连开七枪,然后又抵住田林海面部连开两枪,导致田林海颅骨爆裂,当场死亡。刘泰郎送到医院后也不治身亡。

1978年加拿大接受了大批越南船民,渥太华华人组织如加京华侨服务处、中华会馆与华人联合教会都曾出面协助政府帮助安置越南难民。由于很多越南难民会讲粤语,他们很自然地选择了留在唐人街发展。越南人在唐人街上的生意很多,尽管那些年有时会发生一些越南人与华人之间的摩擦,但总体上相处还很融洽。据老侨讲,由于华人都是和气求财的生意人,在纠纷中力求站稳脚跟的越南新移民往往会占些上风,但严重的冲突并未发生过。

许多越南人会讲粤语,年轻的越南人也喜欢唱卡拉OK,他们是福尓豪斯卡拉OK的常客,但这次的凶手是个生面孔。这一惨案在渥太华乃至整个加拿大华人和留学生中造成极大震撼。中华会馆等渥太华华人社团立即协助中国大使馆联系两位留学生的家人,并迅速联系市政府和警方。

12月9日,两名受害者家属共7人抵达渥太华。12月11日上午,中国驻加大使馆官员、渥太华市政厅、警局代表、中华会馆等华人社团以及校方代表和部分留学生会面。当晚三百名渥太华华人社团代表和留学生在唐人街举行了烛光悼念活动。CFC中文网创办人张瑞文与学生代表商定活动口号时,还曾与作者电话沟通文字表达。最后渥太华留学生代表是这样送别昔日同窗的:“泰郎、林海,我们的好朋友、好伙伴,你们的爸爸妈妈来接你们回家了。你们再也不会孤单寂寞了。好朋友也来送你们了,我们会永远想念你们。”刘泰郎的父亲刘晓东在追悼会上代表两家家长讲话,感谢各方的关怀与协助。他说:“感谢侨界、学界、商界等华人社团为孩子们组织各种悼念活动。那无言的泪水、摇曳的烛光,不但为孩子们照亮了通往天堂的路,也成为了我们家长继续勇敢地活下去的坚强理由。走出国门,我才真正知道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的骄傲,我更要祝福在渥太华留学的更多的孩子们健康平安,祝全世界所有的华人平安幸福!”

12月12日,渥太华华人社团邀请市长鲍伯·基亚雷利与警察局长文斯·比万举行会谈。会上华人社团代表们督促警方早日将凶手缉拿归案,同时要求市政当局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唐人街的治安状况,加强维护华侨华人和外国留学生的权益。

基亚雷利和比万在讲话中均对中国留学生刘泰郎和田林海的遇害深表遗憾,并对受害人家属表示慰问和悼念。基亚雷利说,他很理解所有中国人尤其是留学生父母们对这起不幸事件的强烈关注,“假如是两个加拿大年轻学生在国外遭此不幸,加拿大人会作出同样的反应。”何况现在中国的家庭基本都只有一个孩子。

基亚雷利表示,这次会谈的目的就是要听取华人社区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希望在华人社区的配合下,改善唐人街乃至整个渥太华的治安状况,为外国留学生创造一个安全的学习环境。他指出,渥太华仍然是一个安全之都,也继续欢迎中国留学生来此深造。

警察局长比万在讲话中澄清了有关一些证人因害怕而拒绝配合警方调查的传言,称现场目击者为警方提供了一些非常有价值的线索,“我们有信心很快确定凶手的身份。”比万透露,案件发生后,警方派出了二、三十人组成的调查组,在案发现场提取了大量证据,并询问了很多目击者,但目前“还不适合向公众透露更多的调查情况”。

中华会馆主席黄兴中、渥太华华人社团联合会主席王文婉和渥太华中国大专校友会代表王伏虎等在随后的发言中都表示希望警方尽快破案,为遇害者伸张正义。为加强唐人街安全,他们还提出了严禁枪支、增加华语警力、加强巡逻以及增设警方与华人社区联络官等建议。市长和警察局长对建议表示赞赏,并承诺尽快就具体细节展开探讨*。

* 《华声报》,“渥太华市政当局承诺采有力措施保护当地华侨华人”,2005年12月13日

同日,中国驻加大使卢树民就凶杀案与渥太华市长进行了会谈。

警方于12月15日确定凶手为魏福国(Wei Pu Kwok,又名Wei Jackie),27岁,身高5英尺7英寸,体重155磅,温哥华人,被控两项一级谋杀罪。虽然魏福国在加拿大没有犯罪记录,但却是温哥华警方所熟知的人物。魏福国系加拿大公民,经常出游在外,行程遍布全国各地。然而,警方并不清楚他这次来渥太华的目的,以及他在渥太华停留的时间。魏福国在渥太华地区并无亲属,但警方表示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已经接触并查询了魏福国的一些朋友和相关人员。警方发出全国通缉令,但凶犯在逃,始终未能归案。


加拿大政府向华人道歉(2006)

2006年6月22日,是整个北美华裔社群值得永远记住的历史性大日子。加拿大联邦政府就过去征收华裔“人头税”的道歉仪式在渥太华隆重举行。加拿大华裔心中伤痛了整整一个世纪的“人头税”冤屈,终于正式划上了句号。

这项专门针对华人移民的屈辱性税收,从1885年到1923年这38年的时间里,从华人身上收取了2300万加元,而广东台山地区华人是其中最主要的受害者,他们直到2006年才听到一声迟来的道歉。2006年6月22日,就过去对华人征收人头税及推行排华法案的问题,加拿大联邦政府总理哈珀在国会公开向全加拿大华人道歉。

虽然“人头税”于1923年停止征收,而排华法案也于1947年被废除,但加拿大政府和主流社会一直没有为之进行过任何道歉。上世纪80年代,忍耐已久的华人后裔发现,时机成熟了。星星之火从温哥华燃起,这里是太平洋铁路修建的起点,这里的华人比例多达26%,而其中48%来自广东。几十年间,从东岸到西岸,加拿大华人不停抗争,但加拿大联邦政府一直采用拖延策略。

2001年华人社团的抗争达到了高潮。这一年,他们针对加政府种族主义立法行为进行集体诉讼,虽然最终败诉,但最高法院还是判定,这项种族主义法律虽合法,但在道德上是完全不正当的。与此同时,联合国也建议加政府就人头税道歉并对其受害家庭进行赔偿。尽管如此,加拿大政府还是拖到了2005年才对此事正面回应。当时的加拿大联邦自由党政府为了给选举增势,与全加华人联会等15个侨团代表就“人头税”解决问题签订原则性协议。在“不道歉、不赔偿”的前提下,联邦政府承诺拨款,用于支持华人社区“表彰、纪念和教育项目”,以确认加拿大华人对加国历史的贡献。

但是,这一解决方案引起华人社会的强烈抗议。华人社团以“不解决人头税问题就拒绝投票”来给议员们施压,迫使保守党领袖哈珀承诺,如果获得选举胜利,他将对华人人头税苦主及其家庭进行道歉,并且给予适当的赔偿*。

*张军,《羊城晚报》,“抗争换回迟来道歉,加华人不堪回首人头税血泪史”,2008年11月11日

哈珀最终在大选中获得胜利,就任加拿大总理。他没有食言,2006年6月22日在渥太华正式代表加拿大政府就人头税向受害者及其家属道歉,同时也为“人头税”停征后实施的《排华法案》道歉。这个道歉距离那段悲伤的往事,已经整整过去了120年。更令人扼腕的是,在哈珀道歉的那一天,当年八万多名“苦主”,在世的已经不足20人。赔偿方案为给健在的“人头税”受害者和其他受害者配偶共约400人每人补偿2万加元,同时拨款2400万加元,资助各少数族裔社区就历史问题开展教育活动,其中250万加元用在华人社区进行“人头税”问题的宣传。此外,加政府还将拨款1000万加元,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反种族歧视宣传。

当哈珀总理用广东话说出道歉的时候,许多年长的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加拿大华人不禁潸然泪下。


建成“加华文化中心”(2006)

早在2006年,中华会馆理事会的黄兴中、薛金生、曹红健与李体茂等四人便开始着手筹建中华文化宫。当时黄兴中任中华会馆主席,薛金生任常务副会长,曹红健负责财务。薛金生请自己的一位客户帮忙起草了一份用于申请贷款的商业计划书(Grand Proposal),文化中心后来的建议书,就脱胎于这份商业计划书*。

* 薛金生口述,刘少勇、王玳瑜、薛金生,采访,四海一佳饭店,5号包间,2015年11月27日

在中国大陆,人们习惯了少年宫、工人文化宫、民族文化宫这类名称,因此中华会馆起初将此机构定名为“渥太华中华文化宫”。2006年7月14日下午,渥太华中华会馆在中华大厦举行了一个听证会。中华会馆黄兴中主席代表由中华会馆、华联会、大专校友会等社团领袖组成的12人文化宫筹建小组,向各华人社团领袖以及联邦议员和渥太华市政代表等详细汇报了有关未来文化宫的筹建目的、选址、融资、管理和风险控制的建议案。

此建议案由中华会馆发起,具体由曹红健、程硕浩、黄兴中、李体茂、林维宪、宋强、彭汉忠、谭从政、王玳瑜、王文婉、薛金生和周强安12人共同完成,在会上由黄兴中主讲。建议案从动机、背景、项目简介、项目时间表几方面入手,内容详实,图文并茂,很有说服力。

根据此建议案,建立文化宫的目的在于“让全加公民分享特有的中华传统文化;增进华人与其他族裔之间的了解和尊重,共享和谐与丰盛的生活;令更多国内外人士认识和了解加拿大文化特色;辅助华人认识自己族裔文化;向世界各地华人宣扬加拿大之成就及就业机会;藉文化中心沟通东西贸易及商业交流**。”建成后,文化宫作为一个非盈利的独立机构,将由一个独立的无报酬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

** “渥太华中华文化宫商业建议书”,2006年7月13日

文化宫将由位于市中心的渥太华第一联合教会(First United Church)的教堂改建而成,地址为肯特街397号。这座哥特式教堂气势宏伟,建有高耸的塔楼和尖顶,总面积达1.5万平方英尺(约1千4百平方米)。改建之后,文化宫将拥有一个可容纳350人的礼堂以及分别可接纳百人以上的体育馆和餐厅,另有2千平方英尺的办公面积。购置和装修费用约需100万加元,需要各华人社团群策群力,通过争取加拿大三级政府支持、各界人士捐助以及华团自筹等三种方式筹集。筹委会的设想是按照1比3的比例,自筹资金25万,向三级政府申请75万。如果一切顺利,文化宫将于2007年7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tu1

图一:“中华文化宫”总体介绍图(来源:建议书,王玳瑜提供)

这个建议案得到了出席会议的近50位华人社团领袖的赞同。国粤语协会的邝少鸿老人说,老一辈的华侨集资捐资兴建了中华大厦,使他们这一代人受益匪浅。现在他们当然有责任团结一致,努力为下一代建设一个良好的文化活动场所***。事实上肯特街这座教堂与华人颇有渊源,早在1975年7月,渥太华华人联合教会曾经由利斯伽街312-314号迁往该教堂的副堂,并一直使用到华人联合教会购得班克街600号的教堂为止。

*** 中国新闻网,“加渥太华首座华人文化活动中心将明年七月开放”,2006年7月14日

2006年11月底,中华文化宫进一步明确了宗旨和服务项目,成立了筹备组。当时的筹备组成员有:程硕浩、曹红健、朱毅、Michael Dagg、邝少鸿、谷俊杰、孙世平、常寿德、林维宪、黄兴中、刘锡森、王玳瑜、张重光、李体茂、谭从政、王文婉、吴灿坚、王植源、薛金生、周元、杨秀山、孙金泉、周万方、吴膺莉、何山、Katie Ng、扈航、彭汉忠、曹文广、萧徽哲、鱼文樱、马国杰、张志刚、Henry Lu、王伏虎、苏耀华、汪大培、裴文生、丁慢俗、刘东、王宝来等人****。

**** 《健康时报》,“渥太华华人社团关于渥太华中华文化宫的建议(草案)”,2006年11月24日

由于教堂年久失修,而且教堂的功能与文化中心也不相符,于是装修改造又花去一大笔费用。限于经费及其它原因,最初在正门加装中式拱门屋檐的设想未能实现。这期间由于许多港台同胞对“文化宫”叫法持有异议,后来综合广大华人的意愿,新的机构定名为“渥太华加华文化中心”。各华人社团紧锣密鼓在华人社区集资之后,筹到约10万加元捐款,但这个数目仍然远远低于购买教堂所需费用。这时王玳瑜、李先遥、程硕浩、谭从政、王国强、曹红健、刘少勇、彭汉忠、李国华、吴膺莉、孙世平、邝少鸿、蔡敏等人每人又借给文化中心五千加元,而黄兴中则将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从银行按揭了60万加元,群策群力,终于在2007年3月底凑够钱完成购买合同,买下了这座教堂。

2007年8月14日,加华文化中心召开理事会,在渥太华的理事全部出席,加华文化基金会理事也参加了会议。会上做出了筹备文化中心开幕式的决议,还做出了改造中心建筑的若干决议,包括前门和侧门的石台阶、石狮子和中心名牌的安置,卫生间的扩建改造,舞台幕布和灯光的安置,入口走廊的改造和赞助榜的制作。

tu2

图片 2 肯特街397号加华文化中心,原第一联合教会教堂(笑言摄于2015年3月21日)

经过装修,这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歌特式教堂正门上方终于加上“加华文化中心”六个醒目的金色汉字,门前也多了一对威风凛凛的石狮。文化中心把神坛扩展为舞台,把地下室改造为多功能厅,把钟楼变成了藏书馆。中华会馆的办公地点从中华大厦迁到了文化中心,《加华侨报》编辑部也迁入中心,还成立了艺术团……古老的教堂焕发了青春,变身为堪称渥太华规模最大的华人活动场所。

2007年11月3日,加华文化中心在修葺一新的“教堂”宣告成立,加拿大总理哈珀发来贺信,并感谢华人社区对加拿大社会、经济和政治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中国国务院侨办也赠书、赠物,给予支持。这个时候,加华文化中心事实上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注册机构,与中华会馆并无直接关系。文化中心有自己的法人、理事会、会员和章程。曹红健为加华文化中心和加华文化基金会分别申请到慈善号,这样个人捐款可以通过慈善号申请退税,从而鼓励华人为社区捐出更多款项,意义深远。

2008年1月29日,加华文化基金会在珠城酒楼举办筹款晚宴。基金会主席王玳瑜、副主席彭汉忠、谭从政等200余人出席,筹款一万零八十加元。2009年1月,加华文化

基金会又在珠城酒楼举办了第二次筹款晚宴,又筹款万余元。两次筹款两万多加元全部用于支付文化中心活动所需费用。

2008年9月11日,文化中心筹备组举办了理事会,筹备拍卖筹款晚会。会上决定由薛金生起草为文化中心捐款的方案,并负责邮寄发送。由黄兴中、王玳瑜、彭汉忠与谭从政负责将文化中心的建筑与设施命名募捐。关于命名费会议提出了如下建议:大厅十万加元、活动厅五万加元、图书馆五万加元、娱乐厅三万加元、正门三万加元、侧门两万加元、主办公室两万加元、第二办公室两万加元、走廊一万加元、厨房一万加元、大厅座椅每把五百加元,捐赠者的名牌将永久固定在这些设施合适的部位。这些措施很成功,华人捐款踊跃*****。据说在后来的筹款会上,加拿大前总理让·克雷蒂安的秘书乐蓓尔(Denise Labelle)当场募捐了一把座椅的命名权,遗憾的是,名牌承诺最终并未兑现,那些椅子经过几次装修也已不知去向。

*****Ottawa Chinese-Canadian Heritage Centre/Foundation Joint Meeting of Directors, 397 Kent Street, Ottawa, 2008-09-11

会上还提到了文化中心的一些活动。如江苏艺术团将于2009年2月访问渥太华,艺术团负责旅费,文化中心负责渥太华的住宿。而北京灯笼艺术团与武术团愿意在秋季来访渥太华。

据薛金生回忆,在建设文化中心过程中,刘东曾经帮助文化中心申请到一笔安省的资金,用于更换地板,购置兵乓球台。萧碧芬也曾以中华会馆名义为文化中心申请到一笔两万五千加元的政府资金,用于装修地下室。地下室装好后,文化中心租给了一些兴趣班,因此获得一些收入用作日常维护支出。

据黄兴中回忆,在文化中心的改造过程中,得到了很多华人的支持,有些人尽管收入微薄,却能慷慨解囊,当时的《加华侨报》每期都刊登为文化中心捐款的人名与金额。邝少鸿与周玉琴还曾拿着西瓜和食品前往现场慰问,当时华人同心协力,热情很高。

文化中心装修完成后对外开放,华人和其他族裔的人们在这里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如打乒乓球、下棋、唱歌、跳舞、武术、扇舞、国画、猜谜、庆生,甚至还有婚姻介绍。每逢春节等中华民族的主要节日,这里更是成为展示中华文化、增进乡里乡情的好去处。尤其到了渥太华漫长的冬季,室内活动更多。文化中心开放第一年,人流量就近万人次,得到广大华人的认同和喜爱。

加华文化中心也见证了当地华人参与的加中两国重要活动。2008年,中国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加华文化中心组织了募捐和义演。同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在一些国家遭到阻挠引起加拿大华人强烈不满。中华会馆、加华文化中心与其它华人社团一道,组织了声势浩大的全加拿大华人国会山集会,反对丑化中国破坏北京奥运会。

2009年,文化中心从安大略省延龄草基金会(The Ontario Trillium Foundation)申请到16.9万加元。但这笔拨款的前提是文化中心自身也要按一比一的比例出资16.9万加元,用于文化中心建设,如改造舞台、灯光、音响、座椅、内部装修和管风琴的维修以及砍掉建筑南边的两棵大树。

文化中心也成为渥太华华人的地标性建筑。2010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加拿大,中华会馆组织当地华人在文化中心前集合,集体前往国会山欢迎胡锦涛主席。2011年5月,加拿大联邦大选,加华文化中心邀请主要政党在渥太华的议员竞选人来此辩论,让候选人了解华人社区,也为华人提供参政议政的机会。同年6月,加拿大联邦政府两位部长前往文化中心视察,称赞加华文化中心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张大成、石莉,新华网,“充满中华文化气息的‘教堂’,渥太华加华文化中心”,2007年7月22日


支持北京奥运,国会山华人大集会(2008)

2008年,在奥运火炬传递的历史上,第一次出现奥运火炬在一些国家被有计划连续阻挠的情形。阻挠者打着西藏独立的旗号,对奥运圣火沿途围追堵截,引起了全球绝大多数华人的强烈不满。

中华会馆、加华文化中心和大专校友会等华人社团策划组织了全加拿大华人支持北京奥运、宣传西藏真相的声势浩大的集会。中华会馆副主席薛金生以渥太华加华中文化基金会(Foundation of Ottawa Chinese Canadian Heritage Centre)的名义,出面向“使用国会山委员会(Committee on the Use of Parliament Hill)”提出申请,使用委员会于2008年7月30日回信,同意华人组织在2008年7月24日上午11时至下午2时之间使用国会山广场*。

* Andrée Saint-Louis, Committee on the Use of Parliament Hill, Letter to confirm the use of Parliament Hill

数以千计的加拿大华人于2008年4月13日聚集在首都渥太华,国会山前的广场上人头攒动,奥运五环旗、五星红旗与枫叶旗四处飘扬。其中来自多伦多的声援人数多达五千人,分乘数辆大客车前来参加集会。他们组织严密,每辆车上都安排了一名车长。蒙特利尔、金斯顿等东部周边城市的上千华人也纷纷驱车前来声援,甚至还有专程从温哥华飞来助威的。这是加拿大华人首次在首都国会山前举行大型抗议集会,在国会山前,华联会主席卢红民、中华会馆主席暨加华文化中心主席黄兴中发表了演讲。

tu3

图片三:奥运集会现场演出(薛金生提供)

几名支持藏独的西方人士,在会场外默立抗议。华人团体组织者维持秩序,请大家理性对待,双方并未发生冲突。这是一次和平的集会,华人艺术团体表演了歌舞节目,很多经典歌曲台上台下一起放声歌唱。虽然当天寒风阵阵,但参与者热情高涨。当时作者在现场亲眼见到一对操东北口音的老夫妇,蒸了几笼热气腾腾的肉包子,免费发给抗议的华人充饥。这次活动是渥太华华人社区有史以来组织过的规模最大的空前绝后的一次大型集会。

四个月后,2008年8月8日举世瞩目的北京奥运如期召开。渥太华华人侨学界向各族裔人士发出邀请, 于8月10日(星期天)下午一点至三点在国会山举行庆祝游行,薛金生为此次游行活动的总指挥。游行队伍包括喜庆彩车、奥运吉祥物福娃、舞狮队、锣鼓队、秧歌队、腰鼓队、武术队、民族服装队以及各式体育队和舞蹈队等。除富于中华民族特色的游行队伍外, 游行队伍中还有其他族裔儿童的艺术体操队和爱尔兰的风笛演奏手。交通部长贝尔德(John Baird)和加华文化基金会主席王玳瑜分别在集会上讲话,加拿大国家奥委会也派员参加了游行活动。遵循奥运远离政治的原则, 游行禁止携带任何含有政治诉求的标语。

tu4

图片四: 珍藏在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的旗帜(笑言2015年11月16日摄于北京)

2015年11月16日,作者在北京参观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时,见到了一面签满渥太华侨学界集会者姓名的祝福北京奥运的旗帜,倍感亲切。


中华大厦翻建(2011年)

2010年,中华大厦管理委员会改选,程硕浩当选主席。理事会成员有林维宪、谭百洲以及中华会馆主席薛金生等人。

中华大厦在2011年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翻修,耗资200多万元。这笔庞大的支出与当年建造该大厦的费用相比有增无减。

渥太华中华大厦是华人社区的地标之一,楼高8层,在1982年建造时,它是附近几条街道之内最高的建筑物,外墙上“中华大厦”四个硕大的金字很远就可以看到。30多年前的建造费用为193万元,其中的首期款13万元由中华会馆通过募捐筹得,中华大厦一直是华人社区的骄傲。这次由安省房屋维修计划实施的翻修工程主要是外墙的保暖和美化、窗户的更换以及将底楼改建为可供出租的商业单位。一家慈善机构与政府部门合作,为大厦新设了残疾人通道。

翻修工程从2010年4月开始,2011年4月完工。在工程即将结束时,大厦管理委员会举行了一个小型参观活动,向大家介绍这座栋焕然一新的大楼。市长沃森、中华大厦所在选区的国会议员杜瓦和省议员乃克维、台北驻加经济文化代表处副代表周莉音,以及硕果仅存的几名仍在世的初建捐助人出席了活动。

沃森回忆说,在翻修计划由乃克维省议员提交到省政府时,他当时还在安省房屋部长任上,“在一长串翻修名单上,中华大厦排在前列。”而国会议员保罗·杜瓦的母亲马瑞安·杜瓦正是当年建造中华大厦时的渥太华市长。在中华大厦落成时,大家为了纪念倾力支持建厦的女市长,将她的名字和募捐者的名字一起鐫刻在铜牌上,镶嵌在大厦的入口处。杜瓦在参加介绍活动时,独自在鐫刻有他母亲名字的铜牌前佇立良久,他后来说:“我在怀念我的母亲。”

中华大厦管理委员会主席程硕浩表示,中华大厦一如过去,以出租居住单元为主,一楼的大会议室则经改建用以招商。当年好不容易争取下来的用于华人聚会的大礼堂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不复存在了。尽管中华会馆的每一届主席仍然还是中华大厦管理委员会的委员,但中华会馆与中华大厦从2004年起事实上已经各自独立运行。“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曾经辉煌一时的中华会馆与中华大厦共存盛况,终将成为一段历史美谈。


国会山迎春晚宴

渥太华华人有一项传统,每逢春节都会申请在加拿大首都国会山举办大型迎春晚会。当地华人习惯上称之为“某年春节国会山晚宴”。早年的晚宴在国会大厦侧楼,后来改为在国会大厦对面的政府会议中心(Government Conference Centre)举行。

许多华人社团都曾出面在国会山举办过迎春晚会,如1999年由华联会主导,2006年与2008年则由渥太华中国校友会主持。2011年以后,中华会馆与加中议会协会及其它华人社团一道,组成庆祝中国春节委员会,连续在2011年的兔年、2012年的龙年、2013年的蛇年、2014年的马年和2015年的羊年,成功举办了春节国会山晚宴。中国新年也通过这一传统活动广为加拿大人所熟知,从而得到了加拿大政府包括政府领导人的重视。与许许多多的华人一样,作者也曾收到过哈珀总理寄来的全家福照片贺年卡,总理借此以全家的名义向加拿大华人拜年。

2012龙年国会山晚宴

2012年1月30日晚,加拿大侨界与加中议会协会一道在联邦政府会议大厦共同举办了“2012年龙年春节迎龙晚会”。50余名加拿大部长、国务秘书、国会议员、参议员等政要,300余位社会名流和各界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龙年春节。中国大使章均赛应邀率九名公使衔参赞和参赞以及四名秘书出席了晚宴。

tu5图片五: 2012龙年国会山晚宴入场券(薛金生提供)

中国驻加大使章均赛、加拿大联邦加中议会协会共同主席佩莱特参议员和卡兰普议员先后讲话。加联邦政府老年事务国务部长黄陈小萍代表加拿大政府和哈珀总理出席并讲话,展示了哈珀总理发给晚会的贺函。晚宴共同主席王玳瑜代表华人社团致辞,以龙行虎步一词寄语哈珀总理的中国之行。

庆祝中国春节委员会共同主席有薛金生、王玳瑜、邓家昌、卢红民与王永智。出席晚宴的加拿大政要有:联邦政府老年事务部长黄陈小萍女士、国际合作部国务秘书布朗女士、外交部国务秘书狄切特和沃布赖先生、公共安全事务部国务秘书霍卜妮珥女士、财政和西部经济事务部国务秘书沙克顿先生、环境部国务秘书马克先生、妇女部国务秘书苏珊女士、卫生部国务秘书卡瑞尔先生。出席晚宴的华裔国会议员有:邹至蕙议员、庄文浩议员、刘舒云议员、杨萧惠仪议员。出席晚宴的中国大使馆贵宾是:章均赛大使、刘晋公参、贺毅群公参、江山公参、张兰春公参、王向阳参赞、林毅夫参赞、王启明参赞、吉宁峰参赞、尤文泽参赞、李庆国一秘、尹琦一秘、王国飞二秘与王剑随员。出席晚宴的各界人士和社会名流有:皇家银行地区副总裁齐森、克里蒂安前总理秘书娜贝儿、耿静惠、彭汉忠、谭从政、曹红健、黎宝珍、郑茂源、卢志杰医生夫妇、孙琼、王政律师、姚维文、徐汉江、曹明、许志强、赵炳炽、郭玉秋、林维宪、王耀平、李乃斌、李新南、Jason Sordi、Dr. Eddy Wong、Dr. Ben Tsang、Dr. Kwan Chan等。

多位华人艺术家还当场表演了中国书法、绘画艺术,演奏了中国古典乐器,为晚宴助兴。人民日报首席记者李学江及夫人、新华社首席记者张大成及夫人、健康时报社长张志刚、中华导报李克娜、罗杰士电视台、新时代电视台等媒体人员出席、采访并报道了晚宴。

2013蛇年国会山晚宴

2013年2月6日,由庆祝中国春节组委会和加中议会协会联合举办的国会山蛇年晚宴在加拿大政府会议中心举行。60余名国会议员、参议员、渥太华市长等政界人士,300余位各界朋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国蛇年春节。中国大使馆刘晋临时代办应邀率十三名中国外交官出席了晚宴。国会山庆祝中国春节组委会的共同主席有薛金生、王玳瑜、邓家昌、王文婉、李世友、卢红民与彭汉忠。

tu6

图片六: 2013蛇年迎春国会山晚宴(王玳瑜提供)

加拿大联邦加中议会协会共同主席卡兰普议员和佩莱特参议员先后讲话。刘晋代办在致辞中转达了章均赛大使的新春祝福。国会山蛇年晚宴组委会共同主席邓家昌代表组委会致辞。

2014马年国会山晚宴,首届枫龙奖

与往年一样,2014年2月5日,由庆祝中国春节委员会和加中议会协会联合举办的国会山马年晚宴在加拿大政府会议中心举行。

加拿大国贸部长法斯特、文化遗产部长格洛弗、加中议会协会共同主席佩莱特参议员、杨萧慧仪众议员及其他50余名国会议员、参议员、渥太华市长等政界人士参加了晚宴。他们中的许多人兴致勃勃地穿上了对襟中国唐装,给晚宴增添了一道独特的风景。中国大使章均赛应邀率20名中国外交官出席了晚宴,与中外朋友共渡新春佳节。

tu7

图片七: 2014马年迎春国会山晚宴(王玳瑜提供)

加拿大联邦贸易部长法斯特在讲话中赞扬了加中关系的强劲“马力”。章均赛大使在致辞中积极评价了侨界与加中议会协会连续数年在国会山举办的春节庆祝活动。

tu8

图片八:加中议会协会前任主席戴伊(右二)和现任主席普莱特(左三)荣获首届枫龙奖奖牌和奖品(王玳瑜提供)

晚宴组委会颁布了首届枫龙奖。法斯特部长、章均赛大使、组委会共同主席王玳瑜和薛金生分别向加中议会协会前任主席戴伊和现任主席普莱特颁发了奖牌和奖品,以表彰他们在促进加中两国间的了解交流与友好合作方面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加中议会协会两位共同主席普莱特参议员和杨萧慧仪众议员先后致辞。共同主席彭汉中致辞回顾了加拿大华人华侨在加拿大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共同主席王文婉在答谢词中感谢了加中议会协会、赞助单位、演员和义工。共同主席邓家昌、卢红民和两百多名各界人士出席了晚宴。另有八十多位义工参与了晚宴的准备和服务工作。

2015羊年国会山晚宴

2015年2月27日晚,渥太华华人国会山羊年春节晚宴在加拿大政府会议中心举办。加拿大国贸部长法斯特、老年事务部长黄陈小萍、晚宴共同主席、参议员佩莱特、晚宴共同主席参议员约瑟夫·德、加中议会协会共同主席胡子修参议员、杨萧慧仪众议员、加拿大第一位宇航员马克·伽诺众议员等20余名国会议员、参议员出席了晚宴。

中国大使罗照辉及夫人江亦丽参赞应邀率十多名中国外交官出席了晚宴。罗照辉大使在发言中积极评价加中两国关系全方位的发展,并乐见其良好的发展前景。共同主席佩莱特和加拿大国贸部长法斯特先后讲话,向华人祝贺春节,并赞扬了加中贸易强劲发展。晚宴共同主席刘少勇代表组委会欢迎所有参加聚会的朋友。老年事务部长黄陈小萍宣读了哈勃总理的贺信。


抗议日本“购买钓鱼岛”(2012)

2012年9月11日,日本当局不顾中国政府的强烈反对,悍然“购买”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严重恶化了中日两国的关系。1931年9月18日,日军发动九一八事变,在100天内占领整个中国东北地区,拉开了侵略中国的序幕。9月18日,本来就是一个中国人民纪念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反法西斯的日子。日本当局的“购岛”行径激起了全世界华人的义愤。加拿大首都地区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举行活动,强烈抗议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

渥太华华人陵园基金会、龙冈亲义公所、台山同乡会、潮州会、中华大厦等诸多华人华侨团体在华文报纸上刊出“勿记国耻,振兴中华“的大幅广告,严正抗议日本窃取中国领土钓鱼岛,标题大书:“昔日东三省耻,今日钓鱼岛辱;姑息足以养奸,示弱终招国耻”*。

* 李学江,加拿大渥太华华人以多种形式抗议日本“购岛”,中国新闻网,2012年9月18日

9月19日渥太华有四百多名华人涌向日本大使馆。他们聚集在使馆门前的草坪上,向日本大使递交抗议信。这次活动由加拿大首都地区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发起倡议并联合以下社团组织及媒体:加华文化中心、欣华中文学校、加华电视、广西同乡会、东北同乡会、加华艺术协会、东方舞蹈团、渥太华中医针灸联盟、健康时报、加华侨报、加拿大商报(原七天)、渥太华联谊社、卡纳塔华裔老人支助中心社交俱乐部、渥太华史维会。

tu9

图片九:2012年9月19日抗议日本“购岛”(来源:CFC中文网)

这次大会的发起者也是这次抗议大会主席渥太华和统会的郭玉秋说:“旧恨新仇令我们全世界的华人忍无可忍。今天的中国已不再是甲午战争时的北洋水师,已不再是军伐混战时的东亚病夫。我国的综合国力荣居世界第二,军事实力不断发展,也是核大国。我们有能力、有决心捍卫中国领土主权。如果日本不悬崖勒马,改邪归正,现在是让他们付出代价的时候了。”加华文化中心副主席杨秀山说:“在九一八事变后81周年的今天,沈阳警钟常鸣。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日本政府无视历史,一意孤行,大搞‘购买’钓鱼岛闹剧。这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加华文化中心代主席王里柱说:“日本政府将中国的钓鱼岛‘国有化’,这个举动荒唐之极、野蛮之极、可耻之极。它告诉中国人民、亚洲人民、全世界人民:日本政府侵略野心正在膨胀,日本军国主义正在死灰复燃,我们要高度警惕。”而渥太华史维会朱毅直接号召大家抵制日货。

两岸三地华人对待钓鱼岛的态度是一致的,许多香港、台湾人士也参加了集会,其中有渥太华国民党党部常委侯祖龄女士。

大会宣读了对日本政府的抗议信,对日本的“购岛”行为表示强烈抗议和谴责。信中还说,中华儿女绝对不会让日本政府对钓鱼岛主权的卑鄙窃取行为得逞,任何挑战中华民族尊严和中国主权的行为都必将以失败告终。日本大使馆闭门不出,拒绝接受抗议信。与会者在主持人白刃刃指挥下,高举中国国旗、加拿大国旗和用中英日三种语言书写的抗议标语,高呼口号,齐声高唱中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等抗日歌曲**。

** 亓鑫铭,“正义之声”,CFC中文网,2012年9月23日, http://bbs.comefromchina.com/threads/1146620/

2012年9月20日中午,渥太华侨学界十三个社团在日本驻加大使馆前,举行了阵营宏大,声势激昂的抗议示威活动。强烈谴责日本政府阴谋将中国领土钓鱼岛及附属岛屿“国有化”的非法行径。十三个社团为:渥太华中华会馆、渥太华华人社团联合、渥太华加华文化基金会、渥太华洪门民治党、东安省台山同乡会、渥太华潮州同乡会、渥太华中国校友会、渥太华陵园基金会、渥太华华联总会、渥太华龙岗亲义公所、渥太华北京大学校友会、渥太华清华大学校友会、渥太华复旦大学校友会。

tu10

图片十:渥太华侨学界在日本大使馆前举行保钓抗议集会(来源:CFC中文网)

中午12时,日本大使馆对面的示威场所上空,迎风飘扬着几十面加中两国国旗,布满了写着“日本滚出钓鱼岛”、“强烈抗议日本占领钓鱼岛”、“日本必须遵守国际法”、“钓鱼岛从来是中国的领土”、“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等口号的巨大的中英文横幅和标语牌。

抗议示威集会由王亚平和杨扬主持。首先由中华会馆代主席刘少勇和主持人杨扬女士分别宣读了十三团体共同签署的中英文抗议信。抗议信强烈抗议日本政府悍然宣布由日本政府出面“购买”钓鱼岛及其附属的岛屿,搞所谓的钓鱼岛“国有化”阴谋。强烈要求日本政府悬崖勒马,立即停止一切侵占中国领土钓鱼岛的非法行为。

华联会主席吴膺莉女士、洪门民治党主席邓家昌、陵园基金会彭汉忠、台山同乡会会长陈森、潮州同乡会秘书长陈兴、中国校友会代会长王耀平先后发言。中华会馆主席薛金生刚从中国回来,不顾疲劳,也在集会上发言。他们异口同声,强烈谴责日本政府不顾全球华人华侨的强烈反对,一意孤行,公然冒天下之大不韪,阴谋侵占中国固有领土钓鱼岛的罪行。

这次示威活动在首都地区主流社会和华人社会影响很大,主流媒体CBC电视台、公民报(Citizen)记者进行了全程采访。多伦多新时代电视台采访组专程来渥太华进行了现场采访。人民日报和新华社记者也作了采访。有位参加抗议示威活动的不知姓名的群众对记者说。今天很痛快,发出了自己的心声。如果日本政府不改弦更张,继续搞侵占钓鱼岛的阴谋。我们还要继续来抗议示威。让他们知道全球华人是不好惹的。

这次抗议示威得到了许多义工的支持。卢红民,何明轩等不辞劳苦,制作横幅、标语,发通知到深夜。七十几岁的王金汝老人,刚参加完前一天的示威活动,又不顾年老和疲劳,参加了当天的活动,并保证了音响的正常工作。当天十几位皇家骑警前往现场维持秩序。


加华文化中心装修新剧场(2012)

2011年,加华文化中心运营四年,由加华文华中心管理委员会和中华基金会共同管理,成为渥太华华人举行活动的家园。但它毕竟是在一座具有百年历史的旧教堂基础上改建的,很多地方需要维护更新。在这次为装修申请政府贷款的过程中,加华文化基金会内部出现了人事变动,李先遥接任王玳瑜担任了基金会主席*。

* 王玳瑜口述,刘少勇、王玳瑜、薛金生,采访,四海一佳饭店,5号包间,2015年11月27日

这次装修进行了一年时间,主要目的是将原先的礼堂改建为一个真正的剧场。装修时更换了坐椅,加装了先进的音响与灯光设备,建成了活动舞台,并增大了舞台面积。同时修复了具有百年历史的管风琴,还添置了编钟、编磬、箜篌和舞龙、舞狮等中华文化标志性乐器和道具。

2012年11月15日,剧场正式竣工,加华文化中心举行了隆重的新剧场竣工典礼。新剧场是在加拿大政府、中国驻加大使馆、中国国务院侨办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改建完成的。

tu11

图片十一:加中官员与文化中心负责人共同剪彩(黄兴中提供)

加华文化中心主席黄兴中在竣工仪式上致词时说:追忆历史,数百年前,西方人在中国盖教堂,宣扬西方文化。而如今华人则将西方的一所旧教堂改造成弘扬中华文化,促进各族裔文化交流的平台……这一历史的变迁令我们华人华侨无不感到鼓舞和自豪。新剧场将作为首都地区第一个华人自已的剧场而载入史册,成为华人华侨建设和谐社区的新的起点。

出席竣工典礼的有安大略省和渥太华市议员,安省旅游部长发来了贺信。中国驻加拿大使馆刘晋和贺毅群两位公使衔参赞出席了典礼。刘公参代表章均赛大使对新剧场的建成表示热烈祝贺。他说:加华文化中心业已成为华人华侨及其他族裔开展文化娱乐活动的汇聚之地,新剧场的建成更是渥太华侨界的一件喜事,它不仅为华人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华活动提供良好的平台,同时也将成为中加文化友好交流的重要场所。

加华文化中心成立五年来为加拿大多元文化的繁荣,为加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自已的贡献。文化中心的艺术团是加首都地区规模最大、实力最雄厚、演出最活跃的艺术团队之一,每年都要在加中各种节活动中演出数十场。文化中心图书馆则是大渥太华地区收藏中文图书与资料最多的单位。中心的文体俱乐部和新成立的长者乐园则为社区提供了锻炼养生、学习交流的场地与机会。庆祝仪式在喜庆热闹的气氛中展开,加华中心艺术团表演出了传统的中国歌舞,渥太华的各族裔艺术家们则奉献了街舞、西洋歌剧和精彩的大提琴独奏,为新剧场的建成助兴**。

** 李学江,“渥太华华人有了自己的新剧场”,2012年11月15日,人民网http://news.12371.cn/2012/11/15/ARTI1352908811579757.shtml

根据渥太华加华文化中心章程规定,文化中心理事会的理事任期为四年,任期已满者可重新参选。候选人可由现任理事推荐、自荐或在会员中产生。参选条件为:1、年满十八岁的加拿大公民及永久居民,热心社区工作,有一定的社区工作经历;2、心向文化中心,主动热心为文化中心和社区服务;3、无犯罪记录;4、除中文外,有一定英语能力者优先;5、具有法律、社工等方面专业背景者优先。

加华文化基金会负责管理文化中心的资金运作,包括政府拨款及社会捐助。但事实上基金会可支配的资金极其有限,文化中心的运营越来越艰难。到2015年,文化中心钟楼的一段外墙出现剥离趋势,甚至有危及行人的可能。中心的建筑是百年老房,外墙、窗户、房顶、暖气、下水道、厕所都需要重建或维修,而文化中心的财力又不允许进行彻底的翻修维护。


水龙公园(2013)

2011年11月8日,渥太华副市长史蒂夫·德罗什(Steve Desroches)向市政府递交了一份提案,建议将在建的Chapman Mills Drive Park命名为水龙公园(Water Dragon Park)。他提到的几个要点为:1、Chapman Mills Drive Park将于2012年完工;2、2012年为龙年;3、2012年的元素为水;4、公园已经设计了龙形玩乐结构及喷水坛;4、巴黑文地区以丽都河(Rideau River)与乔克河(Jock River)为界;5、公园坐落在密集的华人居民区中。

为了给公园增添更多的中国元素,德罗什副市长于2012年1月24日亲自给中国驻加拿大大使章均赛去信,“大使阁下:我谨代表吉姆·沃森市长,向您表示我们对中国新年龙年最热烈的问候。”

德罗什在信中表示:“作为渥太华市的副市长,我有幸代表广大的加拿大华裔居民。南尼平(South Nepean)是一个持续成长的地区,许多公园和学校正在兴建中。这种增长也为我们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与华人社区建立特殊伙伴关系的机会。巴黑文的Chapman Mills 社区刚好处于我的选区,那里有一座以水龙为主题建成的公园。考虑到这个公园建在一个华人非常集中的居民区,而2012年又是中国的龙年,我已经提出将该公园命名为水龙公园。我们打算通过种植中国树木及修建中式景观来为公园带来更多的中国元素。我与渥太华中华会馆一起为这个项目工作,并一致认同这项计划。我也就这个项目与沃森市长进行过讨论,他也给予了全力支持。如果北京市可以考虑为公园提供一对傲然挺立的石狮,我们将不胜感激。公园如能拥有一个由我们的姐妹城市北京市赠送的元素,那该多么美妙。你们的贡献将被记载于纪念铭牌及所有文献中。*”

* Steve Desroches, Deputy Mayor of Ottawa, Letter to Ambassador Zhang Junsai, Embass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o Canada

中国大使馆随后由张海云一秘与北京市外办进行了联系。西城区外办国际交流科的汪辉2013年3月11日回信,称西城区考虑赠送一对石狮并提出要进一步了解渥太华南尼平区的信息,以便建立友好关系。

在此之前,2012年9月23日,中华会馆与首都华人高尔夫球会联合举办了“巴黑文水龙公园慈善募款高尔夫邀请赛”。这次慈善赛的目的是为水龙公园募集资金,帮助市政府支付一部分建设费用,如公园里的树木、长椅、石狮基座等。慈善比赛进行得非常成功,最终募集到善款5000加元。

tu12

图片十二:水龙公园竣工典礼(薛金生提供)左起:张冬梅、李文东、杰森·凯利、史蒂夫·德罗什、薛金生

中华会馆主席薛金生与市议员凯利(Jason Kelly)同为水龙公园社区文化委员会(Water Dragon Park community cultural committee)的共同主席。在水龙公园的建设中,他们与当地华人居民及本地加拿大居民,同心协力,共同打造出一个富有鲜明中国特色的主题公园。德罗什副市长曾特别写信给薛金生,感谢他作为中华会馆主席为建设水龙公园所做出的巨大努力,并在竣工典礼上称赞他在整个建设项目中扮演了关键角色。

2013年6月,石狮从北京运抵渥太华后,水龙公园举行了竣工典礼。渥太华副市长德罗什、中国大使馆公使衔文化参赞李东文、北京市西城区官员张冬梅、中华会馆主席薛金生分别在典礼上讲了话。

赞(0)
新华侨网 » 渥太华中华会馆之四——2000年之后华人相关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