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渥太华华人社区(三)

書中提到的A·馬便是Albert Mah,C·馬便是Cederic Mah,而A·馬和C·馬都是Alex Mah的弟弟。而Alex Mah則是渥太華華人譚華廷的女婿、譚錦照的姐夫。

根據譚錦照回憶錄的記載,1935年,譚錦照的姐姐Jessie Hum與Alex Wing Kee Mah結婚。馬家是廣東開平飛鵝村人,但Alex出生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的魯珀特王子港(Prince Rupert, British Columbia)。這是一樁包辦婚姻,但婚後夫妻感情很好,他們生了四個孩子:Leong、Gerry、Ronnie和Doreen。1985年11月,譚錦照等人前往溫哥華參加了他們的金婚慶典。

圖片 4 譚錦照回憶錄第8、第9頁(Peter Hum提供)

圖片 4 譚錦照回憶錄第8、第9頁(Peter Hum提供)

1935年姐姐結婚後,12歲的譚錦照便去飛鵝村看望姐姐姐夫。在那裡他認識了Alex的弟弟,14歲的Albert Mah。那時馬家在魯珀特王子港開一家「陽光雜貨店(Sunshine Grocery)」,生意很好。他們的父親(Bon Quen Mah)在這一年去世後,全家回到開平準備小住一段日子。

 

Albert Mah騎自行車帶著譚錦照在鄉間玩耍。大約10年之後,Albert與比他小一歲半的弟弟Cedric成為著名的飛虎隊隊員,也就是中國人口中的「A·馬」與「C·馬」。

1920年11月21日,A·馬出生在魯珀特王子港。他喜歡冒險,喜歡在駕駛艙里吹薩克斯風,18歲時曾獲不列顛哥倫比亞金手套拳擊冠軍。在二戰中,從印度到中國,他飛了420個來回⑥,是喜馬拉雅航線的開路人之一。

 

日軍侵佔中國之後,他辭去魁北克航空公司的職務,回中國參加中國空軍,並解救他被困在淪陷區的家人。由於不會講中文,他裝扮成一名聾啞人應付日軍哨所的盤問,步行穿過封鎖線來到他的家鄉飛鵝村。他在後來的一次採訪中說,他曾經一度藏在棺材中,幾乎窒息。等他終於回到家裡,卻發現讓全家人逃出封鎖線是根本不可能的,於是他決定只帶走12歲的妹妹Bernice。他和妹妹在夜幕的掩護下繞過日軍陣地,而白天則躲起來休息,他們甚至還藏進過妓院。有一次,他們乘的船遭到了日軍零式戰機的掃射,所幸沒有受傷。最後他們終於安全逃出,A·馬將妹妹送往印度,自己則返回部隊繼續飛行。

圖片 5A·馬(Albert Mah)(來源: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

圖片 5A·馬(Albert Mah)(來源: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

A·馬獲得了極大的榮譽。1995年,美國空軍授予他傑出飛行十字勳章和空軍勳章。他戰後回到加拿大,1956年與Jewel Martin結婚,育有三個女兒和一個兒子。不過這段婚姻在1967年結束。

 

2004年5月6日,84歲的A·馬在蒙特利爾的聖瑪麗醫院因胃破裂去世。

 

弟弟C·馬生於1922年6月16日,在馬家十一個孩子中排行第八。《環球郵報》在2011年6月6日一篇題為「無所畏懼的飛行員飛越喜馬拉雅山脈參加抗日」的文章中,講述了C·馬的故事⑦。

 

由於他的中國血統,二戰時加拿大皇家空軍拒絕C·馬入伍。他隨即加入了中國國家航空公司(Chinese National Air Corp.),冒著生命危險,在美國志願者主導的飛虎隊中,飛行了300多個航次。

 

1945年8月23日,C·馬負責運送從美國印制的鈔票到中國,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士負責隨機押送。C-46運輸機的兩翼由於結冰變重,更糟糕的是兩個引擎中的一個居然停轉了。C·馬要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士聽從他的指揮,將鈔票踢出貨艙,最終52捆鈔票中的48捆都被扔下了飛機。他留下了4捆,因為他認為迫降時沒准兒用得上,哪怕只是為了用來做生火取暖的火引。「夠敗家的吧?」C·馬後來在一封信中寫道,「我們用8億6千6百萬現鈔兌換了一架價值3百萬的飛機和我們幾個人的生命,不過這是一筆公平的交易。」美軍隨即進行了徹底的地面搜索,但這筆錢卻完全不見了蹤影。上了年紀的C·馬還經常開玩笑,說他每年都會接到幾個電話,問他到底把錢掉在了哪裡。

圖片 6C·馬(Cedric Mah)(來源: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

圖片 6C·馬(Cedric Mah)(來源:加拿大華裔軍事博物館)

C·馬飛越喜馬拉雅山的駝峰航線337次,他為中國內陸運送了人員、彈藥、燃料、醫藥、食品等大量物資。飛機返程時,則帶出了水、錫、鉛、鋅和西方製作毛刷用的豬鬃。鑒於他的傑出表現,飛虎隊授予他榮譽隊員稱號。1997年,C·馬終於獲得美國政府的官方認可,他被授予美國的空軍勳章和傑出飛行十字勳章。他的哥哥A·馬也獲得此項殊榮。

 

2011年4月29日,C·馬在埃德蒙頓因中風逝世,終年88歲。

 

華人服役於加拿大軍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500名華人服務於加拿大軍隊。有的成為英國特別行動處的特工人員,主要集中在東南亞做敵後工作。

鄭天華(Douglas Jung)與他的兩位兄長於1939年應徵入伍。鄭天華1924年2月25日生於維多利亞,2002年1月4日卒於溫哥華,是加拿大歷史上第一位華裔國會眾議員,曾在渥太華為加拿大服務。

圖片 7 二戰勝利後的加拿大華裔士兵(均為列兵): 左起:O. Lee, F. Lee, G.A. Lee, W. Lee, K.D. Wong and J.H. Ma. (加拿大圖書檔案館 Online MIKAN no. 3596864)

圖片 7 二戰勝利後的加拿大華裔士兵(均為列兵): 左起:O. Lee, F. Lee, G.A. Lee, W. Lee, K.D. Wong and J.H. Ma. (加拿大圖書檔案館 Online MIKAN no. 3596864)

當年鄭氏一門三傑報效加國,傳為一時佳話。鄭天華的大哥鄭天榮任軍醫,在1944年6月6日,也就是後來著名的「D日」(D-Day)參加了登陸諾曼底的戰鬥,二哥鄭天保則成為加拿大皇家空軍(RCAF)的飛行員,後升至中尉。鄭天華自己則負責召集包括他自己在內的12名來自加拿大各地的華人士兵,自願入伍參加太平洋戰爭。而他們的行動高度機密,只有總部的兩名加拿大高級官員與太平洋司令部才知道他們的存在。這項任務成功機會極少,代號為「遺忘行動」。

 

這個行動小組表現極為出色,12人中有4人獲得戰場勇敢軍功章。從未有其他的加拿大軍事編隊獲得過如此高比例的嘉獎。

 

鄭天華生於維多利亞,本該自然成為加拿大公民,但他的父親卻必須在加拿大移民局登記他的出生。而給他的文件上寫著:「本證書並不確認在加拿大的合法地位。」

圖片 8鄭天華(Douglas Jung)

圖片 8鄭天華(Douglas Jung)

在二戰中立下赫赫戰功的加拿大華裔老兵四處遊說,爭取自己作為加拿大公民應有權利能得到認可,針對中國的排華法案最終在1947年被廢除。可以說,華人用鮮血和生命改善了自己在加拿大的地位。直到這個時候,加拿大華人才有可能申請自己的配偶及18歲以下未婚子女移民加拿大團聚。同年,華人重新獲得了被剝奪24年的投票權。一年之後,華人終於獲准從事律師、會計師、醫生等知識性職業。

 

注釋:⑥Albert Mah, Chinese Canadian Military Museum Society, http://www.ccmms.ca/veteran-stories/air-force/albert-mah/

⑦Noreen Shanahan, Fearless airman braved the Himalayas to support troops fighting Japan, The Globe and Mail, 2011-06-11

 

赞(0)
新华侨网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渥太华华人社区(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