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渥太华 笑言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简称渥太华联谊会)的英文名称是“Association of Chinese Students, Scholars and Professionals in Ottawa (ACSSPO)”。会员不仅包括学生,学者,还有已工作的专业人士,通称中国同学。学生联谊会执委会每年选举一次,执委义务工作,不取分文报酬,全凭热情和责任心。联谊会的主要宗旨是为中国同学服务,保护中国同学权益。通过组织各类活动,增进同学友谊,加强同本地华人社区及加拿大主流社会的联系,必要时为同学排忧解难,让中国学生在渥太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更加丰富多彩。这个组织从1981年成立到1999年结束,在渥太华存在了18年。其后,部分骨干转向全加学生学者联合会,另一部分转向后来成立的渥太华中国大专校友会。

 

历届主席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从1981年开始创立,到1999年终止,共18届[i]

表 1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历届主席

第1届 沈文全 1981-1982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创会
第2届 黄中成 1982-1983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3届 张冀培 1983-1984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4届 张冀培 1984-1985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5届 王文科 1985-1986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6届 王夏成 1986-1987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7届 冯建国 1987-1988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8届 郭润德 1988-1989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9届 李创同 1989-1990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0届 姜 勇 1990-1991 卡尔顿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会
  檀 林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1届 李 跃 1991-1992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2届 孟晶磊 1992-1993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3届 高立军 1993-1994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4届 曹亚林 1994-1995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5届 薛金生 1996-1996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6届 张建运 1996-1997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Robin
第17届 潇渝 1997-1998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
第18届 苏卫国 1998-1999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终止

 

联谊会的构成与活动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创立于1981年,成为当时唯一的大陆学生学者自发性群众组织,延续了18个年头,先后服务了成百上千的学生与华人家庭。有关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的记录有限,尤其是早期联谊会没有留下什么文字记录。而联谊会的主要负责人多是学生学者,流动性较强,作者有幸采访到的,仅有薛金生、张建运和潇渝三位前主席[ii]

通过下面几届有记载的联谊会选举及活动,可以大致了解各届联谊会大同小异的组织结构与活动安排。

1992年第12届联谊会

1992年,孟晶磊当选第12届中国同学联谊会理事会主席。在1993年5月第三次执委会扩大会议后,同学联谊会加强了开展各项活动的力度。新补选的执委阎长明担任体育活动负责人,组织开展了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游泳、网球和桥牌等比赛。邢玉琴接替离任回国的夏海蔓担任文艺部长,她与孟和平、潇渝筹划了一个大型消夏晚会。联谊会还举行一场关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及社会生活问题的研讨会,并于五月七日放映了两部大陆影片。春游是联谊会的保留项目,六月十二日联谊会组织会员及家人参观了野生动物园。

由薛金生负责,联谊会在联邦及安省正式将中国同学联谊会注册为正式的非盈利组织。由潇渝负责,联谊会开始探讨筹办一所教简化字的中文学校。1993年5月18日,由中国国家教委组织的包括海南、上海、首钢等十一个地区和单位的大型招聘团抵达渥太华,马为民代表联谊会负责接待与协助。1993年7月6日,山西少年艺术团访问渥太华。这是国内大型专业艺术团体十年来首次光临渥太华,加中友协和联谊会携手合作,共同组织了这一活动。

中国同学联谊会主办的《联谊通讯》也得到长足发展,直接订户已近一千人。

1993年年初,还发生一件不幸的事,中国留学生魏建书先生因病去世。从魏建书住院到后事处理,学生联谊会都在组织人员照顾与帮助。3月27日,学生联谊会为了在经济上帮助魏建书的遗孀与女儿,专门组织了一次电影义演。许多中国同胞慷慨解囊,共捐款1800多加元。这笔钱不仅为魏家解决了暂时的经济困难,同时还体现了中国同学联谊会这一大家庭的温暖。一人有难,大家共同来支援。魏建书的妻子李琼在《联谊通讯》发表的感谢信中写道:“建书的病逝固然是我人生中最大的不幸,尤其是发生在远离家国万里之遥的异国他乡,在一个非常陌生的国度里,没有其他的亲属可依,没有另外途径可行。加之语言的隔阂,习俗的差异,很多事情使我茫然不知所措,在这种境遇里,这份打击,这种孤独更使我感到一种加倍的痛苦和煎熬。很多事情使我力不从心。但在这个时候,使我感动的是,很多中国同学伸出了热情的双手,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iii]

1993年第13届联谊会

《联谊通讯》第21期[iv]记载,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于1993年8月29日选举产生了第13届共有17人组成的执委会。执委分别来自“渥太华大学(五人),卡尔顿大学(四人),BNR(三人),NRC(二人),其它地区(江湖)(三人)。从地区分布来看,这些执委们具有一定代表性。”其中,BNR为北方电讯贝尔研究所(Bell Northern Research),NRC为国家研究院(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联谊会下设十三个部,分工如下:

主席:高立军(OU)

副主席:张力(OU),董忠民(CU),徐耀忠(BNR),马常明(NRC),李晓川(JH)

电影:窦立新(女)(OU),韩红菊(女)(CU)

旅游:马常明,戴工羽(女)(BNR ),徐耀忠

体育:张力,高强(BNR),申志远(NRC),马常明,李晓川

讲座:董忠民

文娱:郭宏(OU),马常明,窦立新,张力

外联:郭方(JH),张江监(CU),安静(女)(CU),邓逊(女)(CU)

财务:窦立新,邓逊,韩红菊

内务:徐耀忠

生活:黄昕(OU)

中文学校筹备:韩红菊,安静

录像带服务:李晓川

热线电话:戴工羽,马常明

老年人俱乐部:韩红菊,安静

 

有几个部搞的活动较多,需要四至五人共同分担职务。每组第一位为主要负责人。窦立新和董忠民将作为两个大学的联谊会主席,分别注册于渥太华大学和卡尔顿大学。

 

联谊会工作以服务为主,兼顾渥太华两千多中国大陆同学的共同兴趣和利益,搞好与各方组织的关系,参与华人社区的活动。联谊会平均每三周放一次电影(由窦立新、徐耀忠、马常明和韩红菊负责),影片主要来自中国大陆及台湾。电影一直是大家喜爱的活动之一,每次参加人数平均一、二百人。每月举办一次舞会(郭宏、高立军),还有一些主要节日的庆祝活动,如中秋节、万圣节、圣诞节和春节等(其中春节晚会参加人数近八百人)。还有卡拉OK大奖赛(张力)、出借录像带和中文杂志(李晓川小组)。

 

联谊会有自己的热线电话,每星期更新。戴工羽把联谊会活动录在电话留言上,使会员随时可以知道联谊会的消息,方便了许多不用电子邮件的同学。

联谊会还组织新生接待工作,负责机场迎接,安排临时住宿.林忠,徐耀忠为此付出许多精力。董忠民、窦立新还为新生组织讲座,以便他们尽快适应环境。越来越多同学的父母来到渥太华,他们语言不通、交通不便,联谊会为此成立了老年俱乐部。安静组织了几次活动,让这些文化背景相同的老年人有了共同交流的机会。董忠民组织了许多讲座,包括如何修理汽车,买房,买互惠基金,股票等。

马常明、董忠民、潇渝和申志远组织了郊游、采草莓等活动。高强组织了两次高山滑雪。张力组织了乒乓球、羽毛球比赛,林忠组织了篮球赛,Andrew Xu组织了规模较大的排球联赛,有八个队参加,每周都有比赛。韩红菊和潇渝一直为中文学校奔波,联系资助,找议员,教育局,落实教材等。郭方为联谊会设计印制了会员卡。

五位中国同学在一次火灾中遭受损失,联谊会组织捐款共六百余元。学者戴耀华的小店遭到抢劫,他不幸被歹徒枪杀。联谊会与当地华人社区组织安排了戴耀华的后事,并组织捐款共一千二百余加元,送到戴的家属手中。联谊会还组织了为中国水灾捐款的活动。

联谊会始终坚持在自己独立的基础上与各方交往合作,与中国使馆教育处、全加学联及当地华人社区保持紧密联系。

1994年第14届联谊会

1994年8月27日,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在渥太华大学举行了换届改选。会议厅楼上楼下座无虚席,大会选出四十九名同学出任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委员。会后放映了严顺开主演的喜剧片《阿谭内传》及巩莉主演的《画魂》两部电影。

8月28日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举行了第一次全体会议,第十三届主席高立军代表上届执委会作了工作报告,并主持了新一届联谊会主席选举。经无记名投票,曾任联谊会第十一届执委,全加学联第五届执委兼总协调员的曹亚林博士以三十票对十四票击败另一名候选人、上届联谊会副主席马长明,当选为联谊会主席。五位副主席分别为王绍九、王建明、马长明、王庆及郑仲华,秘书长为张吉[v]

 

《联谊通讯》与《枫华园》

由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主办的《联谊通讯》于1992年1月创刊于加拿大首都渥太华。作为继《华夏文摘》之后的第二份海外中文电子版刊物,《联谊通讯》倡导和发表学子们自己创作的作品,力求反映学子们在海外的真实生活。《联谊通讯》创刊后,马上成为海外学子们所心爱的刊物,成为一个为海外学子传递信息的窗口,并且是第一个取得国际统一编号的中文电子版刊物[vi]

《联谊通讯》(ISSN 1195-1435)从1992年1月开始发行,到1996年9月15日截止,一共发行了58期。这些刊物记载了渥太华中国学生学者及其家人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历程,也记载了华人社区的重要事件,是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资料。

随着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的负责人转向全加学联,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在1999年渐渐淡出历史舞台。《联谊通讯》也于1996年9月与《枫华园》合并,《联谊通讯》的编辑人员加入到《枫华园》编委行列。《枫华园》是一份面向全世界的中文电子旬刊,创刊于1993年9月20日,主要登载原创稿件,影响深远。方舟子在“海外的中文电子刊物--中文国际网络纵横谈之二”一文中谈到,《枫华园》的特点是关心时事政治,且观点常与《华夏文摘》相左。

此外,《枫华园》也可以算作后来渥太华本地中文报纸《中华导报》的前身。

———

注释:

[i] 李跃,《联谊通讯》,“渥太华联谊会简历”,1993年6月15日,总第18期

[ii] 薛金生、张建运,采访,薛金生家中,2015年3月2日

[iii] 《联谊通讯》,1993年5月15日总第17期

[iv] 高立军,《联谊通讯》,“渥太华新一届联谊会组成(1993-1994)”,1993年9月15日总第21期

[v] 寒冬,《联谊通讯》,“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换届改选”,1994年9月25日,总第32期

[vi] “《枫华园》《联谊通讯》联合启事”,《联谊通讯》,1996年9月15日总第58期

赞(0)
新华侨网 » 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