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渥太华早期华人—谭华霜

文 / 渥太华 笑言

一直以来,谭锦照记录的五家华人被认为是来渥太华最早的华人。而市政记录中第一位于1909年在渥太华去世的Hah Wong显然并不晚于这些1913年左右来的华人。李鸿章1896年访问加拿大时,渥太华已有华人欢迎。更早的记录发生于1886年,洪门那年开始在渥太华发展民治党党员,虽然没有具体的人名,但至少说明那时渥太华已有华人。
谭华霜(Mong Hum)是作者目前发现的有据可查的来渥太华最早的华人,也是渥太华第一位入籍华人。2015年7月11日,谭家的后人谭夏帼珍女士向作者展示了加拿大公民注册官员1980年11月27日写给谭辅仪与谭夏帼珍夫妇的一封信,信中确认了其祖父谭华霜于1897年12月31日在安大略省渥太华市入籍。换言之,谭华霜在此日期之前就已经生活在渥太华了i。

hum_letter加拿大档案馆藏有一张谭华钿1893年11月由托普莱(William J Topley)摄于渥太华的照片。而谭华钿是由谭华霜资助来渥太华的,这也证明了谭家两兄弟在1893年之前就居住在渥太华了。

图片 2 谭华钿(Hum Quon)1893年在渥太华的照片(加拿大档案图书馆,ID:000003467875)

图片 2 谭华钿(Hum Quon)1893年在渥太华的照片(加拿大档案图书馆,ID:000003467875)

1914年,兄弟俩在阿尔伯特街219号(219 Albert Street)一楼开办了渥太华第一家华人杂货店“永安杂货店”(Wing On & Company Grocery)。谭华霜随后带了两个儿子谭荣光(又名谭俊贤)和谭荣煜从家乡来到渥太华谋生。几年之后,谭华霜决定永久返回中国,照料和发展谭家在广东开平的化肥厂和火柴厂。临行前谭华霜将两个儿子谭荣光与谭荣煜托付给弟弟谭华佃照应。
谭华佃曾经将妻子接到渥太华一起生活。谭华佃的妻子可以说是来到渥太华最早的华人妇女。尽管她已经开始学习英语并努力适应环境,但谭华佃认为她在中国生活要容易得多,于是很快将她送回了中国。谭华佃夫妇一生没有儿女。
能讲中英两种语言的谭华钿很快成为渥太华华人社区的领袖人物。1919年,他与几位志同道合的华人成立了华人联合会(United Chinese Association),并正式请求当时的中国领事馆向加拿大政府提出有关华人被歧视等移民问题。在1923年排华法案出笼前,谭华钿代表渥太华与其他七名来自温哥华、多伦多、蒙特利尔和卡尔加里等地的华人代表组成了加拿大华人协会(Chinese Association of Canada)的代表委员会,向加拿大政府请愿修订中国移民法案(后来华人称之为排华法案)。他们提出的修正案,要求承认所有在加华人的合法居住身份,允许家庭团聚并允许其家人申请后续移民,这一修正要求最终得到了满足,极大地保护了当时在加华人的利益ii。
谭华钿被谭氏家族及华人社区尊称为华钿公,晚年偏瘫,于1929年4月9日去世,在劳瑞尔西街(Laurier Ave. W.)的罗杰士殡仪馆(G. H. Rogers Funeral Home)举行了葬礼。谭荣光等家人做出安排,于1929年7月18日将其遗体运回了中国老家,当时只有相当富裕的家庭才可能负担这笔费用。
谭荣光(Wing Kwong)成年之后,像那时大多数华人一样,返回老家寻找自己的新娘。在一次返乡时他与方氏(Fong Shee)结婚,并生了一个儿子。返回渥太华时,由于排华法案的限制,他只能将妻子方氏和儿子谭辅朝留在中国,而方氏当时已怀有另一个儿子谭辅仪(Tom)的身孕。直至排华法案废除后,谭荣光才于1948年将妻子方氏和两个儿子接到渥太华。
谭华霜的另一个儿子谭荣煜于1939年英年早逝,遗下一个七岁的儿子谭少植。谭少植一直在家乡生活,未曾到过加拿大。

Screen Shot 2015-12-07 at 10.42.30 AM副本谭家在渥太华的生意仍然是永安杂货店。但不久,1949年,谭荣光带领年仅18岁的儿子谭辅仪与谭昌三等人合营,将永安杂货店从一楼搬到二楼,而在一楼新开了一家“顶好餐馆”(Ding Ho Chinese Café)。永安杂货店在阿尔伯特街上仍然留有一个门,门牌变成了219A。
1949年6月24日,谭辅仪(Hum Foo Yee,即Tom,公民证号53198)首先入籍。一个月之后,他的父亲谭荣光(Hum Wing Kwong,公民证号54572)于1949年7月26日也加入了加拿大籍,并于次年1950年去世。第三代的谭辅仪当时二十岁,自父亲去世后,辛勤工作,供养母亲,节俭积蓄,经十年后相约多名青年好友合资经营位于卡林大街的乐其奇餐馆(Lucky Key Restaurant)凡三十五年。
1957年,谭辅仪(Tom Hum)与谭夏帼珍(Marion Hum)在香港完婚。谭夏帼珍曾是香港的一名记者,来自一个有11个孩子的大家庭。她父亲为一家外国公司处理银行事务,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被允许住在法租界。战后,全家逃亡到香港。婚后谭辅仪与谭夏帼珍育有谭家第四代共五个子女。谭辅仪于2004年在渥太华去世,享年76岁。
谭氏一家由谭华霜开始,已有五代人生活在渥太华。其中大部分人生活在渥太华,去世后也安葬在渥太华。谭家后人涉足于法律、航空、医生及商业等领域,已经深入到主流社会的各个层面。
2006年7月16日,谭辅仪与谭夏帼珍年仅48岁的长子谭奕豪因脑溢血突发在多伦多去世。谭奕豪是谭家第四代,1989年与区美婷结婚,育有两子一女。谭奕豪生前为多伦多知名律师,对社区活动也很热心。他去世后,所在律师行为纪念他在法律界提倡多元文化的贡献,在多伦多大学法学院设立了谭奕豪纪念奖学金。多伦多市长大卫·米勒(David Miller)在追悼信中表示,在过去的两年中,谭奕豪与市政府经济发展小组紧密合作,在吸引和服务外国投资者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同时赞扬谭奕豪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与饱满的工作热情,而谭奕豪的友善态度总能让客户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许多华人团体与个人也表达了哀思。渥太华《加华侨报》刊登了悼念专版,介绍了谭奕豪生平及谭家的由来与发展iii。

图片 3 左起:谭华霜、谭荣光、方氏、谭辅仪、谭奕豪 (谭夏帼珍提供)

图片 3 左起:谭华霜、谭荣光、方氏、谭辅仪、谭奕豪 (谭夏帼珍提供)

尽管谭奕豪在多伦多生活多年,去世时也在多伦多,但他死后回归谭氏家墓,安葬在渥太华。谭夏帼珍住宅的先人纪念墙上,挂上了谭奕豪年轻的照片。
当祖籍国出现重大灾难时,谭家总是尽其所能,积极救助。如1998年为中国长江、东北地区特大洪灾捐款获梅平大使手书奖牌,2008年汶川地震等灾难也曾踊跃捐款。谭氏家族对渥太华华人社区贡献很大,谭汝超曾担任中华会馆第二任主席(1959年至1960年),竭诚为华人社区服务。

——-

注释:

i 谭夏帼珍,采访,谭宅,2015年7月11日
ii Harry Con, Ronald J. Con, Graham Johnson, Edgar Wickberg, William E. Willmott, From China to Canada: A History of the Chinese Communities in Canada, P143
iii 《加华侨报》,第2版,2006年8月18日

赞(0)
新华侨网 » 渥太华早期华人—谭华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