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聂隐娘:是刺客,还是侠客?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文||阿黛小姐

原创不易,感谢关注。

评论两极化:是佳作还是烂片?

 

《刺客聂隐娘》是著名导演侯孝贤的第一部武侠电影,倾注了其大量的心血,最终于2015年上映。同年,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第25届金马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最佳摄影、最佳音效和最佳造型设计五个大奖;2016年,又连获14个重量级大奖。

可以说,《刺客聂隐娘》是躺在奖杯里的影片,一时间风头无两。

然而,上映之后,观众们纷纷不买账,差评如潮,甚至有烂片之称,这倒是出乎我的意料。

整体看下来,好评者少,差评者多。好评者多称赞候导的画面颇有意境,差评者多吐槽节奏缓慢、无声音和台词拗口等。最大的质疑声是:候导在讲什么?

关于这一点,与侯孝贤合作了20年之久的美术指导黄文英说:

侯导已经拍了他第15部片,他已经不再满足于传统式的说故事的方式,他在意的是人存在的本质跟状态,对于过程,他已经懒于交代了,他会用很少的对话,让你有很多留白的想象空间。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这段话是理解影片的关键:侯孝贤在乎的不是观众,他甚至主张背对着观众,他在乎的是聂隐娘作为没有同类的孤独人,是如何与自己和解的。为了走进聂隐娘的心里,候导一点一点偷偷掀开她隐藏的东西,凝视了她的内心。通过聂隐娘作为刺客却不能杀人的反常故事,来揭开聂隐娘的存在状态、生命认知和价值观的崩塌和重建。

如果你看不懂影片讲述了什么,那是因为你不懂“隐”的真正含义,候导隐藏了什么?聂隐娘又隐藏了什么?隐藏是为了显露,所以,接下来,我们就着重从影片之“隐”,来看影片之“显”,了解了候导影片的隐显美学,也就看懂了影片。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情在辞外曰隐,状溢目前曰秀。”这里的隐秀关系,被候导借鉴为了隐显关系,外显的影像背后,隐含的是艺术家导演的情感和感受。而聂隐娘隐藏的私人感受和内心世界,正是侯孝贤想要外显的对生命和存在状态的解读。

阿黛主要从叙事之隐、镜头之隐、声音之隐和人物之隐四个角度,来解读侯孝贤的隐与显。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叙事之隐:片段化的反线性叙事

 

侯孝贤说:在电影里我不喜欢以直白的方式表达自己,表达应该是微妙的,甚至是暧昧、模糊的,不直说而给别人留出想象空间。

基于这种理念,侯孝贤在拍摄影片中采取了反线性叙事。

电影的叙事结构一般分为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和反线性叙事。

通俗来讲,线性叙事就是完整叙事,故事有头有中有结尾,顺时而不间断,它强调的是故事既有内在的因果逻辑,也有外在的线性形式。这类电影很多,比如是枝裕和的《无人知晓》就是典型的线性叙事。非线性叙事与线性叙事相反,以心理现实为主线,情节往往不完整,辅助很多闪回、省略、重复等手段,比如姜文的《阳光灿烂的日子》、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

 

反线性叙事就是刻意淡化影片叙事,淡化情节,淡化冲突,淡化故事,甚至淡化人物,它强调的是凸显情绪,就像沈从文的诗化小说,也像王家卫的《花样年华》。

《刺客聂隐娘》就是典型的反线性叙事,这也是很多人表示看不懂的重要原因。

在影片叙事中,导演故意淡化和隐去了很多情节,所以,影片呈现片段化叙事的风格。这些片段化叙事,虽然隐去了故事情节和来龙去脉,但却显露了导演的其他意图。

比如,在影片开头就是寥寥数语,道姑让聂隐娘去刺杀大僚,但大僚是谁?导演没说;刺杀之后的故事走向如何?导演也没说;这次刺杀对聂隐娘有何影响,导演也没说。

那导演说了什么?导演重在体现,作为刺客的聂隐娘技艺精湛,凸显了道姑说的:为我刺其首,无使知觉,如刺飞鸟般容易。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之后,导演又通过一个空镜头转到另一位大僚与孩子玩耍的场景,聂隐娘隐在房梁观之,最后现身,分毫未伤大僚,转身离去。这个无头无尾的片段又是何意呢?

导演甚至都不用任何一句台词作解释,把叙事淡化到极致,一个刺杀的桥段,却没有刺杀的过程,而是把镜头长时间停留在孩子与父亲玩耍的场景。看起来无头无脑,不知所谓,但导演真正想要在隐去叙事的背后显示聂隐娘内心的一抹人伦之心:她是技艺精湛,隐于暗处的刺客,但她更是一个有温度有人伦情感的人。

是的,这个杀手不太冷。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第三个片段,是道姑送还聂隐娘归家,仆人伺候隐娘沐浴,隐娘回忆嘉诚公主,引出了青鸾舞镜的故事。

这个片段隐藏的故事内容很多,全在隐与显之间。

从外在影像上说,导演让我们看到了窈娘归家,但隐藏了母女相逢的悲喜;佣人服侍窈娘时的短短两句话,让我们看到隐藏在背后的母亲对女儿的思念,但是藏之又藏的,则是导演最想表达的:窈娘与父母之间,有爱,更有疏离。

窈娘回忆嘉诚公主的影像,导演没有交代女子的故事,也没有交代与窈娘的关系。但女子抚琴所讲述的青鸾舞镜的故事,却道出了隐藏在窈娘内心深处的无同类的孤独感。而女子背后的白牡丹,也隐去了女子的命运。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短短的几个画面,就把隐藏其后的隐娘的内心展示了大半:她有父母,但被带走的13年,让亲情只剩下思念、遗憾和隔阂。她有过往,但13年后,一切都已过去,物是人非。她有师父,但交命不交心。她的归来,像个外来者,她隐藏自己作为刺客的身份,但隐藏不了自己一个人没有同类的孤独。

我们经常能够看到聂隐娘隐藏在房梁树顶的来无影去无踪,却常常看不到她隐藏在内心角落的痛苦、孤独和自我质疑。所以,那些看似无意不成系统的生活家常片段,隐藏的往往是暗自涌动的情感波涛。

这就是候导在叙事上的隐显美学,隐藏是为了显露,显露是为了隐藏。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镜头之隐:长镜头和空镜头的钟爱

 

说到侯孝贤的镜头风格,最显著的就是对长镜头的钟爱。

顾名思义,长镜头就是对于一个场景或画面进行长时间的不简间断的拍摄,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镜头段落,一般认为超过10秒的镜头就可以称为长镜头。

长镜头最突出的优点在于真实,这也是侯孝贤一直以来的影片追求。他常常用长镜头作为自己的眼睛,静静地看,远远地看,让故事自己去发展,让人物自己去表现。他,就是个真实的旁观者。

在《刺客聂隐娘》中,充斥最多的就是接近于静止的长镜头,而这些长镜头的运用,除了力图展现真实之外,更重要的是营造意境把人物的内心情绪展开,让导演有时间表达,让观众有时间体会。

比如,窈娘之母把玉珏归还窈娘时,窈娘细细摩挲,这个镜头,聚焦在玉珏和手上,长达20秒;而下一个镜头聚焦在窈娘之母身上,长达2分钟,讲述了珏与公主的故事,也引出了后面田季安和窈娘的情感悲剧。之后又用将近40秒的长镜头聚焦在低着头的窈娘身上。这几个镜头看似缓慢,隐去了很多细节、动作和人物内心波澜,一个静静地讲,一个静静地听,可这背后却隐藏了很多:

母亲为什么不说思念之情,而直接讲述珏与公主的故事?窈娘为什么掩面而泣?她到底为何而哭呢?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长镜头不仅隐去了叙事,也隐去了情感,我们看到的是安静的画面,看不到的是窈娘之母以公主的故事在告诫窈娘在刺杀任务中要以大局为重,以公主一生守护的和平为重;看不到的是公主对幼年窈娘的关爱之情;看不到窈娘对爱情悲剧的不甘心、委屈和无可奈何;看不到窈娘不知道在师命之间、家国之间、个人爱情之间,该如何抉择。作为刺客的聂隐娘,尤其要做的就是学会隐藏,隐藏身体,隐藏内心最幽微的情感,一个刺客有情,是大忌。

所以,聂隐娘的情感是内敛克制的,导演的镜头也是静止的。静止的镜头下,藏的都是聂隐娘缓缓流动的情感。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除了长镜头之外,候导在这部影片中还运用了很多空镜头。

空镜头,又称“景物镜头”,是指影片中作自然景物或场面描写而不出现人物(主要指与剧情有关的人物)的镜头,如画面上只有高山、流云、海浪、湖水、等。空镜头,常用以介绍环境背景、抒发人物情绪,具有象征隐喻等功能,在银幕的时空转换和调节影片节奏方面也有独特作用。

比如窈娘藏于纱幔背后,听田季安讲述自己与他的过往情事的镜头。作者用屏风、纱幔、烛火,把空间塑造得逼仄而压抑。镜头也在窈娘、纱幔和田季安三者之间来回摇移,昏暗的暖色调,却让人心生悲凉。尤其是藏于纱幔之后的聂隐娘,这段情事是她内心最为柔软的地方,她返还玉珏,说是为了和田季安决绝,不如说是为了和过去的自己决绝,和自己的爱情决绝。

而时而插入的纱幔的空镜头,配以田季安亲自说出的故事,隐娘虽隐藏其后,但那份青梅竹马已然不再可能的悲痛,那种沦为政治权利斗争的牺牲品的无奈,在内心挣扎成了漩涡,就像昏暗中随风飘荡的纱幔,纠结,摇摆,凉。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这部影片最出色的空镜头主要集中在后半部分,比如田兴被追杀,为窈娘所救之后的空镜头:蓝色的色调,平静的湖水,氤氲的雾气,惊飞的鸟,真的是视觉大片。然而,镜头有多美多安静,背后就有多凶险,多汹涌动荡。

这一组空镜头,好像隐去了故事、人物、冲突等,但实则不然。

从叙事情节来说,空镜头的运用推动了故事发展:刚刚激烈凶险的战斗终于暂得平息,但战争真的结束了吗?

从人物来说,空镜头没有涉及任何一个人,但无论是聂锋、田兴,还是聂隐娘,以及不在场的田季安、田元氏,没有一个人逃得了关系,这处安静的镜头,让每个人的内心都不安静。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这组空镜头重在塑造了一种意境,共同呈现出那些平静背后的权利斗争的漩涡,漩涡里每个隐忍不发的人,所共同表现出来的恐惧、阴暗、疲惫与孤独。

所以,你以为无关紧要的空镜头,不是为了欣赏美景,而是让外在的静默与内在的激烈形成冲突,让隐藏的“动”与外显的“静”形成对比反差,创造出一种平静之下藏惊雷的效果。

而长时间的空镜头和长镜头的结合,不仅很好地形成情绪反差,造成潜在的激烈冲突和戏剧张力,而且让观众有接受情绪介入的能力,并沉淀情绪,与影片发生情感互动。

声音之隐:自然音响与节制人声

 

美国电影理论家林格伦所说“ 最好的电影音乐是听不见的。”

电影作为视听艺术,声音是创作者思想情感的表达。与叙事和镜头语言一样,侯孝贤在声音处理上,也重视隐显艺术,主要体现在极简的人声和自然音响上。

人声是影片中人物或角色交流的主要方式,主要是指由语言构成的能够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主要有对白、独白和旁白构成。

 

音响,是影片中除了人声和音乐之外的所有声音的总称,它也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艺术元素,往往能够成为影片思想主题与情感的外在表现,比如我们常听到的鸟叫、马蹄声、火车鸣笛等。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人声——台词的极简

这部影片非常吝啬台词,甚至主演舒淇曾说,她在全片中只说了16句话。

导演故意用少之又少的对白,以期让观众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人物心理和情绪上,从而起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效果,这也是一种简化叙事的手段。关闭耳朵,就会张开眼睛和心灵。这种凝练和简洁和中国古典主义美学观念中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是一致的。

比如田元氏用妖法毒害瑚姬时,田季安以为是聂隐娘所做,于是两人无言相互打斗,聂隐娘只说了一句话:胡姬已有身孕。

一句话,隐含了聂隐娘的难过,也隐含了聂隐娘在个人情爱和和平大义中选择了后者,聂隐娘已经从无我的状态,变成有我的思想。

之后,田季安找元氏理论,在这个情绪爆发点上,夫妻二人却无一句台词。在这场戏中,田季安与元氏的对抗,实则是两种权利,两股力量的对抗。虽然表面平静,没有一句冲突的言语,但田季安怒吼一声,却起到了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将两人所代表的两种权利的对抗推到了高潮。但是,这隐藏于背后的并不仅仅是两种力量,也是田季安和元氏表面自我和内心自我的暴露。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善于隐藏的,从来不只是聂隐娘,田季安和元氏也都是隐藏自我之人。

所以,侯孝贤在人声设计上,可谓是用心良苦。

音响——静谧的虫鸣

整部影片除了极简的台词和偶尔有之的背景乐器之外,一以贯之的是自然音响,多集中在打斗之声和虫鸣风雨之声。

虫鸣风雨之声,细碎隐秘,容易被人忽视,但偏偏侯孝贤在影片中多次运用,目的为何?自然与影片所强调的情绪是分不开的。

比如,影片开始,聂隐娘刺杀大僚之后,销声匿迹,只剩下树林里的风沙沙作响。此时的风声,给人以肃杀之感,既为整部影片奠定了清冷的基调,也暗含了聂隐娘如风般来去无影踪的高超技艺。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再比如,礼儿在庭院中玩蹴鞠时,午后的蝉鸣和孩子的笑声融合在一起。这种蝉鸣鸟叫之声的加入,再现了现实生活的声音状态,具有很强的真实感,使视觉形象获得现场感,仿佛我们就身处在宁静的午后。同时,虫鸣声的入耳,也暗合了作为一名技术高超的顶级刺客,聂隐娘往往能够听到更细微的声音。

一边是静谧的虫鸣鸟叫,一边是稚子的玩笑之语,一边是隐藏于高处的刺客凝视,这就让自然音响超出了现实生活的原始状态,而是增强了安静背后隐藏的杀气。所以,听到的未必是真实的,听不到的才是最真实。

真正的声音,不在于人物说了什么,而是每一个物件,每一处景致,都是人物的情感表达。就像琴声代表了公主的孤独,鼓声代表了田季安的压抑内心,虫鸣声代表了聂隐娘隐于山水草木而又隐于内心的静寂。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人物之隐:隐是叙事策略,也是人物选择

 

隐,是侯孝贤的拍摄策略,也是影片人物的人生选择。

侯孝贤曾经在采访中说过,选择拍摄《聂隐娘》原因,就是被“隐”字深深吸引——“隐藏的美丽姑娘”,情不自禁让人浮想联翩。然而,这并不是导演想要拍这部电影的全部原因。

候导真正想要拍摄的是“隐”作为人的一种存在状态,“我觉得自己这辈子拍电影的目的,都是要拍出个人的存在感。虽然这个词本身,还是最近在日本参加一个导演讨论会的时候,才找到的表达,但其实说的还是人的本质,外表之内表面以下的内容,是我的兴趣所在。因为只有那个层面的存在才是具有力道的,饱和着丰富的内容。”

在《刺客聂隐娘》中,侯孝贤采用大量的隐藏手法,为的就是淡化一切外在技艺,让观众关注聂隐娘的“隐”。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

 

聂隐娘的隐,表现在四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是身份层面,作为刺客,聂隐娘需要隐藏的名姓和身份,让自己隐藏在俗世中;

第二个层面是技艺层面,作为刺客,聂隐娘的技艺有多高超呢?

她说:“师父教导我,凡鸟兽一定藏匿形影,所以蛇色逐地,茅兔必赤,鹰色随树,同化于物类之中,冥然忘形。影无形,响应声,无形则无影,无声则无响,是谓隐剑。” 聂隐娘剑术已成。

第三个层面是情感层面,作为刺客,聂隐娘似乎不应该有自己的情感,她隐藏了自己对亲情的渴望,对爱情的留恋,对家国大义和个人情感的纠葛。她无时无刻都在压抑自我,压抑渴望,一个人成为最孤独的存在,没有同类。

第四个层面是人生之隐,表面上看是归隐江湖,实则暗藏了她隐去的真正原因:她找到了自己的存在状态,找到了孤独的个人如何面对世界,如何立于世界的方法,她隐去的是一个人的存在,但追问的却是生命的终极关怀,以及自我完成。

在经历了伦理亲情、破碎爱情、权力斗争之后,她从一个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和工具人,逐渐推倒了以往的价值观,找寻自我,重塑自我,实现了自我圆满。

无论是影片中的人,还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人,无时无刻都处于个人与团体、情感与权力的场域之中,我们也都是没有同类的孤独者。然而,可怕的不是孤独,而是没有自我。而脱离孤独最好的道路,就是承认孤独,忠于自我,方得自由。

就像候导镜头下的江湖,没有刀光剑影,唯山水无言,心中有情。

 

来源: 阿黛小姐的青苹果

赞(0)
新华侨网 » 获戛纳大奖的《刺客聂隐娘》被骂烂片?你没懂侯孝贤的隐显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