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点图标 新华侨网

香港立法会选举建制派近乎“清一色”全胜 胜选者败选者及各方有何反应

90个议席中,89席由建制派夺得。

图像来源,REUTERS

90个议席中,89席由建制派夺得。

香港立法会选举结果周一(12月20日)出炉,90席中89席均由被视为是建制派的候选人当选,仅社会福利界功能界别议席由自称非建制派的候选人当选。

这次立法会选举中,决定20个议席的地区直选投票率创新低,只有30.2%,比2016年的选举大跌28个百分点;决定30个议席、代表专业或个别界别的功能组别议席投票率亦只有32%;决定40个议席的由1488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投票率则高达98%,选委会原本职能是提名和投票选特首,这是首次具有选举立法会议员的权力。

这是香港推行《国安法》以及大幅度修改选举制度落实“爱国者治港”的首次选举。

有落选的非建制派候选人批评,此次选举是“清一色”,而非北京官员所指的“五光十色”。流亡海外的香港前立法会议员罗冠聪对BBC表示,地区直选投票率低显示民众“杯葛”选举,是对国际社会发出强烈的讯号,展示出香港人并没有自由和公平的选举。

香港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周一表示,港府没有就投票率定下目标,并指选民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选举气候和候选人质素等等,今次投票率虽然比以往低,但仍有135万人投票,不能说这是不重要的选举,相信他们支持“完善”选举制度。她特别提到,高投票率如果是建基于政治劣质化、社会两极化,甚至有人想争夺政权和危害国家安全,这不是值得认同的高投票率。

她表示,当选人中有些人未参加过政治体制的工作,显示选举结果“具广泛代表性”。她周一晚(20日)将会亲身前往北京述职,预料本周稍后会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

图像来源,REUTERS

林郑月娥周一晚上京述职。

 

为何投票率这样低?

香港最大建制派政党民建联合共夺得19席,将会是新一届立法会的第一大党。主席李慧琼说,地区选举3成投票率属预期之内,不认同3成投票率代表市民不认同制度,认为市民需要时间适应。她相信新制度下,“爱国者”之间如何推动变革和政策辩论上会有不同的意见,相信能百花齐放。

在港岛东地区直选中落败、自称立场“偏黄”(亲民主派)的候选人潘焯鸿批评,今次投票率低是因为选举制度本身的不足,以及政府在选举日推行免费乘车措施,导致他落败。他形容这次选举自己除了面对建制派候选人,亦要面对“一股反对选举的气氛”。他指出今次选举结果很明显是“清一色”,而非别人所指的“五光十色”,相信未来未必会再参选,又指香港人好快会看到,如果不参与选举而全让给建制派,会付上一定代价。

另一名非建制派的候选人冯检基在九龙西地区直选中落败,他认为落败原因是投票率不足,他担心立法会变成“一言堂”,社会日后难以把议题带入议会讨论,或是向政府施压作出改善。

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领导主张走“第三路线”的“民主思路”参选人全数落败,他对BBC中文说,这是“因为香港的两极政治,令到部分选民对选举却步”。他说:“我希望接下来的日子,香港人对于香港政治的看法,也许会渐渐转为温和。”

行政会议成员、民建联的叶国谦则批评,非建制派支持者采取消极态度,才令到结果出现“清一色”。

图像来源,REUTERS

香港首次推出投票日免费乘坐公共交通,令多个车站有人龙,但票站则人烟疏落。

这次选举中唯一一名自称非建制派当选的狄志远在社会福利界功能组别赢得议席,该界别的投票率由上届的83%大跌至本届的18%。狄志远被问到低投票率是否有足够认受性,他表示,胜出就有认受性,现在是“1对89”,“有一把声音总比没有声音好”,相信非建制派仍有重要角色,会坚持争取民主和监察政府,不排除与建制派在民生议题上合作。

他过往政治立场与民主派相距甚远,选前被民主派阵营批评是伪装非建制派去为选举增添气氛。

美国乔治城大学亚洲法中心香港法学人黎恩灏对BBC中文表示,这次地区直选低投票率是预期之内,因为民主派支持者并没有心仪的候选人。

“真正的反对派人士要不坐牢、要不流亡,他们根本没有办法参与现有体制,即使部分人未被起诉仍然留在香港,但只要他们提出真诚反对主张,其实一定会被资格审查委员会取消他们的参选资格,”他说。

“《国安法》和选举改制,是把社会的矛盾用法律和政治权力大幅压低,”他说,“在一个完全排拒反对派参选的制度,这对长远的管治一定有负面影响,因为这体制无办法吸纳和接收社会大多数的意见,甚至是异议的声音。”

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兼任讲师、北京港澳研究中心理事林朝晖对BBC中文表示,是次投票率低是因为欠缺清晰的选举议题,选举的认受性(legitimacy)并非以投票率去衡量,而是议会的组成以及议会将来做的决定,如果将来他们做到良政善治,相信新制度的认受性会提升。

新选举制度下,香港立法会议席由70席增加至90席,20席是地区直选议席,30席是代表专业和个别领域的功能组别议席。另外40席则是由1488人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选出的选委会议席。

林朝晖认为,“五光十色”的体现并非单纯的建制与非建制之争,而是候选人的背景,他指出,以前立法会大多是全职政治人,或是代表行业利益的人,现在立法会中最大的比例,则是有40席的选委界别,当中22个首次参选的人当选,27.5%有博士学历,有学者、智库、工会、商界翘楚等,而非传统政客。

选委会亦有提名和投票选特首的权力,林朝晖表示,值得关注他们未来是否会是支持政府的铁票,以及会如何影响特首参选人的政纲。

 

白皮书再提“双普选”

中联办发表声明,指这次选举可摆脱以往多年的乱象,告别对抗撕裂的恶性竞争,呈现理性建设的选举文化,预可预见新一届立法会将彻底摆脱“揽炒”、“拉布”的政治泥沼,行政主导体制优势将进一步发挥,香港“必将掀开良政善治新篇章”。

中国国务院港澳办发言人称,“爱国者治国”不意味不允许不同政见或主张者存在,也不意味着压制批评政府的声音,香港的民主具有充分包容不同政见和不同政治派别的空间,不存在“清一色”,而是“五光十色”。

图像来源,REUTERS

立法会议事厅内的香港区徽近日换成国徽。

立法会选举结束翌日,中国国务院发表了《“一国两制”下香港的民主发展》白皮书,回顾了香港特区民主产生和发展历程。白皮书指,香港在英国殖民统治下“没有民主”,《中英联合声明》有关香港选举问题的内容并没有“普选”、“民主”的字眼,强调香港回归后实行什麽样的政治体制“完全是中国内政”,中央有“决定香港实行什么样民主制度的权力”。

白皮书称,香港《基本法》中订明香港特首和立法会全体议员最终由普选产生的目标,是中国“从国家全局和香港长远发展着眼主动规定”的,并非英国为香港争取,而《基本法》让非中国籍香港永久性居民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等政治权利,显示香港的“民主开放程度世所罕见”。

白皮书批评,近年“反中乱港”势力以夺取特区管治权、实施“颜色革命”为目的,挑战“一国两制”底线,危害国家安全,推行《国安法》及“完善”选举制度,令香港民主发展重新回到正确轨道,这次选举修补过往的漏洞和缺陷,确保“反中乱港分子”一个也不能进入治理架构,发展香港的选举民主和加强协商民主,能维护政权安全和促进香港良政善治,为香港实现“双普选”目标创造了有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