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淘金潮、太平洋铁路与人头税

渥太华  笑言

加利福尼亚、英属哥伦比亚和澳大利亚的淘金热刺激了大批沿海居民向海外迁移。1850年的头8个月中,就有5万华人来到加利福尼亚。到1858 年,英属哥伦比亚的弗雷泽河谷发现金矿之后,成千上万的华人从加利福尼亚北上进入英属哥伦比亚。英属哥伦比亚后来成为加拿大重要的西部省份,但那时,加拿大还不是一个国家。

在不列颠哥伦比亚,当个体淘金者离开后,淘金热本该跟着冷下来,但往往却会有采矿公司随后跟进,继续在个体采矿者离开后的现场开采,其中不乏华人。这是由于当时的殖民地当局对华人淘金制定了相当歧视性的规定,华人只被允许在白人离开后的现场淘金。同时许多华人进入了采矿营地的服务行业,维多利亚成为中国移民在北美的大本营。

当时华工尽管遭受歧视,但和白人居民享有完全等同的法律权利。《1861年外国人法案》(Aliens Act of 1861)规定,居住在殖民地三年以上并宣誓效忠英国国王的外国人,均可享有英国属民的权利。1860年伦敦的《泰晤士报》这样报道:“对他们并没有区别对待,指在这些殖民地的中国人……绝大多数人很高兴看到他们来到这个国度。” 1861年的《维克多利亚英国殖民者》的署名文章写道,“我们有足够的房屋让成千上万的中国人居住 ……毫无疑义,他们从事的行业为我们自己的经济贡献了相当的份额。”

不过,当英属哥伦比亚的经济处于严重低迷之时,反对华工的势力开始抬头。到1866年,已经没有更多金矿可以挖掘,华工普遍被认为出于竞争而愿意接受低于白人矿工的工资。

1871年7月20日,英属哥伦比亚成为加拿大联邦的一个省。在加入联邦之后的第一届议会上,该省通过了一项“投票人资格法案”(Qualifications of Voters Act),剥夺了华工和印度人的投票权,但华人直到1875年才真正从投票人名单中去除。1873年1月,纳奈莫(Nanaimo)的投票站禁止华人前往投票。《殖民者》报拍手称快,盛赞该法案顺应潮流,将华人称为异教徒奴隶(heathen slaves),无权与其他加拿大人并肩投票。这一年,第一位出生在加拿大的华裔加拿大人已经13岁了。也就是说,十多年过去了,华人的境遇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更加恶劣。

1873年5月,第一个反华社团在维多利亚成立。

截止到1870年代末期,联邦政府并没有听从英属哥伦比亚的反华请愿。当时的联邦政府总理麦克唐纳爵士告诉英属哥伦比亚的议会议员,如果他们想要铁路,他们必须接受中国建筑工人。反对党党领亚历山大·麦肯齐(Alexander MacKenzie)也声明:“认为有些人类家庭不适合成为居民的观念……是危险的,这与《国际公法》和统治加拿大的政策是相违背的。”

加拿大那时十分依赖于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华工日薪为1.35加元,而白种工人的工资为2加元。

为了适应敌视环境,华工辗转流离,只求找份工作,包括投靠偏远的亲友,以便让自己在异国的土地上幸存下来,建立华人的生意。在当时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中国传统文化发挥了巨大作用,华人终于度过难关在加拿大这片外国的土地上顽强地生存下来并繁衍生息,逐渐适应了环境。

 

弗雷泽河谷长眠的华工

 

英属哥伦比亚在1871年(同治10年)同意加入加拿大联邦的条件是联邦政府在10年内建成一条连接加拿大东西部的铁路。有资料表明,1880年(光绪6年),加拿大太平洋铁路铁路公司在广东省雇用了5,000名劳工,又从加州招募了7,000名华工。但据加拿大首位华裔参议员利德蕙女士(The Honourable Dr. Vivienne Poy)所言2,从1881年到1884年间,1,700名华工来到加拿大,填补了完工阶段劳动力的严重短缺。铁路建造商将华工从大陆、香港和美国招来,报酬仅为白人劳工的一半。一位当时任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公司的测量工程师说他们是 “训练有素的铁人,从未见过这么能干的。”

 NewImage

1884年在崇山峻岭中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华工

 

根据1885年皇家委员会的调查显示,华工对于英属哥伦比亚的经济建设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正如当时英属哥伦比亚的首席法官贝格比爵士(Sir Matthew Begbie)所说,“没有华工,我无法想象这里所取得的一切成就。白人妇女不能做的,白人男人不想做的,华工都可以做,而且做的很好……在铁路建设工程中,他们的重要性尤其突出。”

然而,英属哥伦比亚的政客们还是不断给联邦政府施加压力,要对威胁白人生存的华工采取行动。麦克唐纳于1883年十分坦白地告诉众议院:“如果我们能够用白人劳工取代华人劳工的话,那就排除掉他们好了。做不到之前,与其没有劳工,还不如先用华工。”

麦克唐纳的话语表明,只要太平洋铁路竣工,立法排斥华工已经不可避免。

很多华工因修建铁路而捐躯于崇山峻岭之中。虽然铁路华工只是负责大约350英里的工程,但这350英里却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中最为艰巨的一段,它是英属哥伦比亚连接加拿大内陆的必经之地。因为这段铁路要穿过险峻的落基山脉,白人大都不愿意去冒险。仅仅在350英里的铁路沿线,就有700多华工死亡,差不多每英里的铁路底下就躺卧着两具华工的尸体。

生活变为恶梦。不仅事故频发,而且生存环境如此险恶而华工却无医无药。尽管有人懂一些中医药针灸疗法,但只能做些简单治疗,并无中药可用。对于来自中国南方的劳工来说,冬天格外严酷,上百华工死于瘟疫和坏血病。而当弗雷泽河谷地带的铁路建设完工后,幸存的华工立即遭到解雇。他们像抹布一样被丢弃在铁路沿线的镇子里。

1885年11月7日,虽然还有部分未连接起来的路段,但加拿大太平洋铁路(CPR)在开工四年后终于完工了。这条横贯加拿大的铁路全长2893里,总耗资三千七百万加元,工期提前了五年。太平洋铁路公司董事长唐纳德・史密斯(Donald Smith)在枕木上钉下了象征性的最后一枚道钉。

NewImage

    残酷的事实是,随着太平洋铁路全面竣工,万名华工在加拿大人的举国欢庆声中惨遭解雇。除了有一千人黯然返回中国之外,大多数华工滞留在维多利亚,也有一部分向东前往草原区和加拿大东部。同年,联邦政府通过了一项“华人移民法案”,向来自中国进入加拿大的华人征收50加元的人头税。1900年,华人人头税提高到100加元。

 

NewImage

赞(0)
新华侨网 » 淘金潮、太平洋铁路与人头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