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渥太华华人社区(一)

(文/)渥太华 笑言

 

中加官方关系的发展

自清朝1908年在渥太华设立领事馆之后,中国历届北洋军阀政府均设有派驻加拿大的总领事馆和领事馆。1931年,加拿大在南京设立第一个驻华领事馆。

中华民国与加拿大政府的官方关系发展却比较晚。1941年11月18日,国民政府同加拿大政府正式签订协议,将两国外交关系由领事级升为公使级,双方在派驻国的领事馆升格为公使馆,互派公使。国民政府正式任命刘师舜为首任驻加拿大特命全权公使。

刘师舜祖籍江西宜丰县潭山,1900年出生于湖南湘乡。1911年12岁的刘师舜以第四名的成绩考入“北京留美预备科”(今清华大学前身),进入清华苦读八年。1920年留学美国,先后获霍普金斯大学学士、哈佛大学硕士、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1925年回国,受聘清华大学教授。1927年经国民政府外交部上海交涉员郭泰祺推荐,刘师舜由国民政府新任外交部长伍朝枢委任为外交部条约委员会委员。1928年初,黄郛接任外交部长,又任命其为专任委员,从此踏入外交界。1932年1月,新任外交部长罗文干任命其出任外交部欧美司司长,统揽与欧美各国有关的政治、通商、经济财政、军事等交涉以及保护华侨、在华外国侨民的安全和财产等事宜。刚过30岁就担当外交部重要角色,可见其能力已获得认可。此后一直担任欧美司司长,直到1941年被任命为加拿大首任公使。

 

首任驻加大使刘师舜

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被日军占领,经香港前往欧美的交通线断绝。刘师舜被延误至中美开通印度航线后,才于次年1月成行。1941年2月18日他抵达渥太华,2月26日,刘师舜公使向加拿大总督递交国书[i]

随即刘师瞬展开了筹建使馆的工作。通过加拿大房地产公司的介绍,刘师舜经过实地考察,最终选定购买加拿大前首相波尔登的一处官邸。该官邸面积约18亩,前临公园,背靠丽都河,景色宜人,房屋建筑宏伟,装修华丽。加拿大在战争阴影笼罩下,房产价格骤降。刘师舜仅花费2.3万加元就购得了此房产,后来该房产以50万加元售出,刘师舜为此颇为自豪,认为替国家做了一笔好买卖。

在筹建使馆过程中,刘师舜为加拿大华侨拳拳报国之心所感动。当时,渥太华仁爱堂等华人团体向他提议,发动在加华侨(约三万人)每人捐助一元,用以支付购置使馆费用。刘师舜感念之余,以政府责任为由,谢绝了华侨的好意。

中国驻加拿大使馆的建立,为中加关系翻开了新的一页。刘师舜以此为起点,开始了在加拿大近五年的外交历程。

刘师舜到任加拿大之时,正值中国抗日战争最艰难的阶段。日本几乎切断了中国与西方世界的联系渠道,令退守西南的国民政府面临巨大挑战。争取外援,打破日本困死中国的企图,成为当时中国外交的重要使命。

使馆地址确定后,刘师舜便马不停蹄地拜访各国外交使团和加拿大政府各部官员,四处演讲,宣传中国抗战。自1942年4月至年底,刘师舜在蒙特利尔加拿大协会、圣劳伦斯市斯瓦尼斯会、温哥华广播无线电台等大型集会上发表长篇演讲达16次之多,题目包括:中国与加拿大、中国的抗战与建国、中国如何能继续抗战、中国争取自由的战争、中国与战后的世界、中国的妇女地位与工作等等。1943年全年,他又到卡尔顿大学等各处演讲达19次,内容涉及日本无条件投降及解除武装、日本应完全归还占据中国的领土等。

刘师舜的每次演讲都成为加拿大媒体报道的对象。1943年4月7日,当他在加拿大兰福德市(Langford)贸易局演讲之后,该市报纸发表题为《中国需要援助》的社论,指出中国所得到的援助,与其所需要的相差甚远。为加强中国抗战能力,呼吁各盟国应在最短时间内给予中国必要的协助,以帮助中国早日取得抗战胜利。

刘师舜的演讲唤起了加拿大人的同情心和道义感。1943年9月15日,他在圣约翰市加拿大协会演讲后,哈利法克斯市的《明星日报》在18日发表题为《我们才是负债者》的社论称,中国驻加拿大公使刘师舜说,中国对加拿大负了一笔巨大的债,“这句话是基于客气,并无事实根据”,“六年期间,中国抗击轴心国侵略,而加拿大则逍遥事外”,“中国对我国不存在‘负债’问题,其实我国人民对中国人民欠下了一笔巨大的债”。

刘师舜辗转各地,用演讲换来了加拿大人对中国抗战的物质支持。当他走下讲台时,就有演讲主持者将支票交到他手里。1942年6月13日,多伦多市中国战时救济基金会捐赠6.1万加元,支持中国抗战。1943年6月,借宋美龄访问加拿大之机,加拿大安大略省中国战时基金会捐献国币300万元,以充作救急之用。加拿大红十字会又相赠10万加元救济捐款。整个抗战时期,加拿大对华军事援助达一亿美元,这与刘师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1944年2月17日,中加两国关系再次升格,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刘师舜公使顺理成章被任命为国民党政府驻加拿大首任特命全权大使。相应地,维克多·奥德伦将军被任命为加拿大首任驻华大使。

在任期间,刘师瞬除争取加拿大及各友好国家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之外,还积极与加拿大当局交涉,要求废除其在华特权及对华侨华人的苛刻法规,全力维护当地华人的正当权益。

1947年3月28日刘师舜卸任离职,继任者为刘锴。

 

渥太华华人的优良传统

渥太华华人身处首都,有着便利的地理条件,在历次重大历史事件中都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早在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不平等的《二十一条要求》,渥太华中文学校的师生发电报给袁世凯大总统,要求他向日本宣战。但北洋政府自身羸弱,又得不到欧美外援,经过艰苦谈判,除了接受日本条件,别无自全之道。5月8日下午,袁世凯召集各部部长,宣布接受“二十一条”的部分要求。5月9日23时,北洋政府没有等到预期的外援,以“国力未充,难以兵戎相见”为由,对外宣布接受二十一条中一至四号的部分要求。5月25日,在北京签署了《中日民四条约》。消息传出,举国震怒。签约当天,湖南学生彭超留下血书,愤然投江自杀。北京二十万人到中山公园集会,捐款一百万元“救国基金”。天津南开学校17岁学生周恩来上街演讲,号召人们振兴经济、誓雪国耻。袁世凯下令设“国耻日”,称为“五九国耻”。

1919年,渥太华华人联合会给中国政府去信,反对日本企图阻止中国代表团参加巴黎和会的提议。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性会议,中国作为战胜国提出两项提案: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取消日本强迫中国接受的《二十一条》,收回山东权益。但提案被否决。巴黎和会引起中国人民抗议,爆发了五四运动。

1920年,中国北方大旱,民不聊生。在中国使馆领事的倡议下,渥太华华人成立了赈灾协会,救助受灾饥民。他们还找到一位联邦政府部长,要求加拿大将1919年向华人征收的人头税捐给中国政府。但该部长加以拒绝,声称中国一直是一个粮食输出国。

1937年爆发抗日战争之后,渥太华华人再次掀起爱国热潮。

 

认购爱国债券

 

图片 珍藏民国公债券与航空救国券的黄雪琼(Susan Lee)女士(笑言摄于2015年7月11日)

图片 珍藏民国公债券与航空救国券的黄雪琼(Susan Lee)女士(笑言摄于2015年7月11日)

1939年至1945年期间,地球上爆发了全球性的军事冲突,也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这之前,日本已于1937年入侵中国,中国人民被迫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

加拿大华人爱国救国,积极募捐为中国军队购买武器抵抗日军侵略。1940年,国民政府发行救国公债。渥太华华人积极响应,仁爱会的老华侨组织人员四处出售国债,有汽车的华人跑遍了周边小镇。黄雪琼(Susan Lee)女士和周强安先生等老华侨至今仍保存着那时的债券。当时还有许多华侨买完债券就直接烧掉,当成是捐款,压根就不曾想过再找中国政府兑换。

—————-

[i] 石建国,《刘师舜:中国首任驻加拿大公使》,全刊杂志赏析网,http://doc.qkzz.net/article/7bdc561d-962a-4c63-ba2b-8db061b6e15e.htm

赞(0)
新华侨网 »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渥太华华人社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