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渥太华中文媒体

 

渥太華 笑言

《渥太华华人史话》为CFC中文传媒旗下《新华侨报》与加拿大华裔作家笑言合作项目,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中所述由作者笑言根据历史资料及采访当事人或其后代综合而成,如有与史实不符之处,作者不承担法律责任,欢迎知情人联系作者。

 

渥太华最早公开发行的中文报纸是创刊于1977年7月的《加京华报》,随后在1979年出现了中华会馆的机关报《加华侨报》。1986年,渥太华华商会出版了第一期《渥太华华商会月刊》。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第一期电子月刊《联谊通讯》创刊于1992年1月,它也是《枫华园》电子月刊的前身,而《枫华园》则是《中华导报》的前身。

《加京华报》前期完全靠手写制版,每月一期。该报内容翔实,包括很多本地的活动报导、人物专访及时事综述。并常有不同观点隔期辩论,十分贴近华人社区。《加华侨报》开始的装帧及页数像一本杂志,由于是来自台湾的前报人主编,版式为繁体竖排。《中华导报》是一份综合性大报,虽说换了几任老板,但在社区口碑始终很好。《健康时报》报如其名,重点是养身健体,贴近生活。《渥京周末》的风格有点像国内的小开本晚报,轻松活泼,娱乐为主。渥太华所有出版发行过的报纸,除《七天新闻》之外,全部都采用繁体字,原因据称是为了照顾老华侨。早些年来渥太华的华人基本都是阅读繁体字的群体,大陆新移民大量来到渥太华时,互联网已相当普及,因此新移民更习惯于上网查看信息,不仅新闻及时,而且信息渠道多,英文中文可以随便看,报纸反而很少阅读。后来出于生存需要,中文报纸的版面逐渐被广告页所占据,有的报纸甚至整个首版的版面全都是广告。总体来说,2000年以后渥太华各中文报社自行采写或编译的新闻报道很少,最多有些本地作者写的休闲专栏,因此除了广告之外,报纸几乎没有地域性特点。有一段时间《中华导报》做得不错,内容有许多自己的东西。《新华侨报》则后来居上,每期都刊登报社记者采写的新闻、图片新闻,还有人物专访及各种专栏。

除了老华侨保持着阅读中文报纸的习惯,还有一个地方可以称为中文报纸的公共阅览室,那就是各个中文学校。每逢周末,华人送孩子上中文学校,孩子上课,家长有的去参加各项体育运动及健身活动,更多的则坐在学校餐厅里等孩子放学,其中有打牌的、聊天的、出租录像带影碟的和卖自种蔬菜的。在欣华中文学校曾经还有一位名叫钱赛金的老太太(渥太华中国同学联谊会第16届主席张建运之母)义务帮人理发,老人家喜欢热闹,周末到中文学校会老朋友,校长姚荣平与她关系也非常好,亲如一家。而这些家长在几个小时的等待中,总能找到时间把每一份中文报纸从头翻到尾,而且还会带回家去让家人阅读。渥太华本地的中文报纸都是免费发放的,每个中文学校都是各中文报社重要的报纸投放点,当然,中餐馆与华人超市也必不可少。

事实上,提到渥太华中文社区的媒体,网络的影响力同样重要,甚至比报纸更大。CFC中文网自2000年开办以来,是渥太华最早也是最大的华人门户类网站。尽管同期及后来又出现一些华人网站,包括笑言天涯文学网、综合网、生活网和各中文报纸建立的电子版网站,但CFC一直在渥太华华人网络社会中处于垄断地位。

 

加京华报(The Capital Chinese News)

《加京华报》是渥太华最早的正规出版的中文报纸。1977年7月4日出版的第一期报纸上,刊登了“创刊词”,全文如下:

“近年来移居渥太华的华人逐渐增多,华人社区活动也日趋频繁,我们早已感到渥太华区急需一份华文刊物,藉以沟通华人社区消息,同时希望能为不谙英文的华人同胞服务,介绍加拿大的政治、经济及文化。我们最大的目标是使加籍华裔人士更能全面享受加拿大的生活,为加拿大的多元文化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希望做到下列各点:

1、             立场中肯,以事论事;

2、             忠实报道本地华人社区新闻;

3、             以简易的文字介绍分析加拿大政治、经济及风土人情;

4、             宣扬中华文化。

这份刊物酝酿了很久,最近才获得充分人力及物力的支持,得以付印。我们并非渥太华第一份华文刊物,大概亦不会是最后一份。我们却希望能和其它刊物互相砥砺切磋,互相帮助,是大家的品质能同时改进,为渥太华华人社区做出更大贡献。”

创刊词中提到《加京华报》不是第一份中文刊物,但它确是传统意义上渥太华本地媒体面向社会定期发行的第一份纸质报纸。虽然《明报》等报业集团也在渥太华出售报纸,但毕竟不是渥太华当地中文报。

《加京华报》由一群渥太华华裔知识分子创办,是加拿大渥太华一份非牟利性社区华文报刊,以沟通侨社消息、加强华人社区与加拿大政府联系,反映华裔同胞的心声为宗旨。该报每月月初出版,至1979年2月,每期出版4开纸5张20版。内容包括“要闻”、“中国新闻”、“加拿大新闻”、“国际新闻”、“社区消息”、“综合新闻”及“副刊”等。陈松汉、许金生、赵炳炽等人曾先后担任过报社社长。办报头几年,每期都是手工抄写,当时有很多志愿者参与,人手一笔,龙飞凤舞,还好抄报人书法功底大都不错,读者可以顺畅阅读。

《加京华报》报社的义务工作者们,不但奉献时间,有时还要奉献金钱。兢兢业业维持一份无经费来源的报纸30多年,确实不是一件易事。加京华报的经费一向捉襟见肘,除了支付正常的印刷费、打字费、房租和邮费外,连买个较好的复印机和计算机都一直不能如愿。然而就在这样的条件下,加京华报还经常赞助华人的社区活动。以1981年为例,“(1)为了鼓励华人从政,使华人将来在加拿大不致遭到像在东南亚地区一样的种族歧视和虐待,首先响应成立安省华人子弟攻读文法科系奖学金,并捐助加币1000元;(2)捐款300元襄助中国救灾运动;(3)捐款300元襄助加京中华会馆建厦筹款运动,(4)为了提倡体育,增进华人健康,促进华人团结,华报出资200余元举办乒乓球团体友谊赛。所以,一年中捐出了整个月的收入。[i]

图片 211 1985年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左)访问渥太华, 许金生(中)社长代表各界华人敬赠纪念品(来源:许金生)

图片 211 1985年7月15日中国国家主席李先念(左)访问渥太华, 许金生(中)社长代表各界华人敬赠纪念品(来源:许金生)

 

《加京华报》内容丰富、贴近生活、立场中正、观点客观,报道了许多发生在加中两国及国际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时还刊登当地华人的看法与评论,丰富和活跃了当地华人的精神生活。每逢中国领导人访问加拿大,报纸均会及时报道,如1985年7月李先念主席访加、1997年4月江泽民主席访加、1999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加、2000年5月政协主席李瑞环访加等都曾见于报端。作加拿大政府和华人间的桥梁,针对有些老华侨不懂英文,华报便将加拿大政府有关华人的政策法规翻译成中文刊出,而华社反映给政府的意见则译为英文刊出。

 

加华侨报(Ottawa Chinese Community News )

《加华侨报》创刊于1979年7月20日,隶属渥太华中华会馆,是一份独立、非盈利、非政党、非宗教报纸,服务加拿大首都广大华人。版面:每期出纸12版。主要内容有“渥太华社区新闻”、“加拿大新闻”、“中港台新闻”、“国际新闻”和“副刊”等。

1988年7月28日,《加华侨报》又在安大略省重新注册。《加华侨报》的社长传统上由中华会馆的一位副主席担任,一度被称为中华会馆的机关报。最初为月刊,也曾发行过双月刊,受经费等多种因素影响,2014年停刊。

 

中华导报(Canada China News)

《中华导报》创刊于1991年,据知情人讲,当年孟晶磊与姚锦清在学联刊物《枫华园》的基础上,合伙创办了《中华导报》,后孟晶磊退出。1995年起,姚锦清担任社长,直到2007年归国到上海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任教授为止。2006年《中华导报》在全加拿大总数超过一百五十家媒体中脱颖而出,获颁最佳媒体奖,此奖项由”加拿大国家种族媒体协会”和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联合颁发。这一称号用以表彰《中华导报》在其报道的广泛性、美工设计和排版的专业性以及对社区所作出的影响这三方面的突出成就。

作为一份商业报纸,《中华导报》曾数度易手,报纸的几位拥有人分别为姚锦清、叶欣、白刃刃和郑炳峰。《中华导报》创刊以来,积极推动各界华人在加拿大社会的多元发展,口碑很好。

 

健康时报(Health Times)

《健康时报》(周报)于1998年12月创刊,总部设在加拿大多伦多,是在大温哥华地区发行的有关医疗健康方面的唯一中文周刊,每周五出版,出纸3张8版,主要内容包括“中华医药”、“社会广角”、“养生之道”、“专家看诊”、“妇幼保健”、“心灵之窗”、“性与健康”、“美食天地”、“运动休闲”、“女性大世界”等。报社由张志刚等人负责经营。

 

七天(Sept 七天Days)

《七天》创刊于2006年7月7日,是一份以新闻为主的综合性周报。该报为对开简体大报,内容严谨、风格多样。《七天》的办报宗旨是:维护加拿大国家利益,团结华人并主张中国统一。其报道内容有:华人科学家、移民成功者、与华人关系密切的政界人士,华人弱势群体,本地的重大新闻事件等。其报道多被中新网、新华社和海外的华文媒体转载。

由于该报在加拿大法语区注册,根据语言保护法,所有招牌必须有法语名称,因此《七天》周报报头为:SEPT 七天DAYS。由法语、华文、英语三种文字组成。

《七天》渥太华分社由高如东负责经营,后渥太华脱离《七天》周报属加拿大齐天国际传媒公司,自行创办了《七天新闻》,是渥太华唯一一份使用简体字的中文报纸。

2005年左右,渥太华本地中文报纸出现热潮,主要报刊有:《中华导报》、《健康时报》、《渥京周末》、《加京华报》和《加华侨报》等[ii]

 

CFC中文网(2000)

20007月从中国北京移民来到渥太华的张瑞文Riven Zhang创办了渥太华第一个综合中文网站www.comefromchina.com CFC中文网)。那时张瑞文刚移民渥太华不久,住在一个公寓中,一边找工作,一边建立起这个网站。

建网之初,张瑞文考虑到当地华人的不同需求,开设立了多个版块。网站一开,为留学生开的“加国失眠夜”版块立刻热闹非凡。经过多年磨合,许多当年的留学生也变成了移民,大家共同活跃在CFC的各个板块。

图片 212 渥太华CFC中文网(comefromchina.com)

图片 212 渥太华CFC中文网(comefromchina.com)

 

后来张瑞文有了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网络管理员。但CFC中文网没有停,一直是张瑞文业余时间的副业。对他来说,网站那时是否盈利并不重要,除了维护网站必要的费用,他还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当年接受记者采访时,张瑞文说:“我本身有工作做,我们从来不依靠网站来生存,也没有人给我们投资,所以盈利压力几乎为零。现在网站处于稳定发展阶段,经营状况是良好的。[iii]

CFC中文网不断壮大,拥有CFC论坛、CFC黄页、CFC百科以及CFC社交网络等四个业务单元,向首都地区近10万注册用户、1000多家企业单位及广大留学生和新老移民提供焦点新闻、社区论坛、企业广告、中文黄页以及社区活动组织等服务。发展到2010年,CFC中文网已成为渥太华华人社区家喻户晓的中文网站,免费向华人社区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华商广告客户应接不暇,并成功吸引了加拿大本地广告商的注意。加拿大华人更喜欢看到本地商业广告以母语形式呈现给自己,这里面存在着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联系。这样的广告无疑更令华人感到亲切,同时还产生一种被主流社会认同的骄傲。CFC中文网的成功案例被菲利普·科特勒(Kotler)等人写入了麦吉尔大学的教科书《市场原理》(Principles of Marketing[iv]一书中。

图片 213 《市场原理》,亚马逊书籍信息

图片 213 《市场原理》,亚马逊书籍信息

 

张瑞文2000年来到加拿大,十几年来一直居住在渥太华,2000年7月创建并运营comefromchina.com(CFC 中文网),2015年1月创办《新华侨报》。CFC中文网是他为渥太华华人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交流平台,但CFC并不局限于网络服务,在2012年和2013年,CFC设立了面向华裔高中毕业生的多种学科奖学金,以期在华人社区树立好学上进的榜样。作者均有幸进入这两届评委会,深知评选程序的公平公开与认真严肃。后来,CFC又连年将这笔资金转为中文学校小学生“千字冲关”的奖金,以鼓励更多的华裔孩子学习和使用汉语。

在社区,许多重大的事件都有张瑞文的身影,如汶川赈灾、奥运集会等等。他接待过溺水留学生的家人,寻找过走失的老人,协调过留学生枪击案的各个方面,帮助过古巴不幸遇难同胞的善后事宜。渥太华许多华人活动,CFC都是冠名赞助商或主要协办单位。这本书的写作,也是张瑞文出资赞助,他不愿看到渥太华华人的历史湮没,他要把前辈的事迹收集记录下来,留给后人。而这与作者多年的愿望不谋而合,于是,渥太华华人百年来的历史才渐渐被一点一点发掘了出来。

2016年,张瑞文加入角逐安大略省省议员(MPP)的行列,成为渥太华屈指可数的参政华人,是具有大陆技术新移民背景的第一人。他说希望通过参与竞选这样的方式将自己多年来坚持的“来自社区,服务社区”的理念再提高一个层次,力争为社区特别是华人社区谋取更多的切实利益。同时他也希望以实际行动来激励更多的华人参政议政,提高华人社区的政治地位和影响力[v]

 

图片 214 2016年11月5日,张瑞文(左)与作者在参选消息发布会现场

图片 214 2016年11月5日,张瑞文(左)与作者在参选消息发布会现场

2016年11月5日,张瑞文在沃尔特·贝克体育中心召开了参选消息发布会,正式宣布角逐渥太华市尼平选区2018年安大略省省议员席位。

[i] 许金生,“加京义务办报20年”,《济南文史》,2001年第1期

[ii] 徐新汉、黄运荣:加拿大华文传媒发展综述,2010/02/20,http://blog.udn.com/cwacan/3788974

[iii] 木然,《加拿大个性中文网站逐个捉》,无忧网,info.51.ca/m/news/canada/2006-07/22722.html

[iv] Philip T Kotler etc., Principles of Marketing, Pearson Canada, 9th Edition, ISBN-10: 0133257835, Feb 1, 2013

[v] 张瑞文,《Riven寻求社区支持参加安省保守党候选人竞选》,CFC中文网,2016年10月15日

赞(0)
新华侨网 » 渥太华中文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