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E FROM CHINA
新华侨网

人活不过1分钟?日本福岛核辐射究竟有多严重(组图)

 

系统屏蔽

资料图:福岛核电站2号堆严重破损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大地震引发海啸中严重受损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日前被测出其2号机组反应堆辐射强度达到每小时530希沃特(Sv,辐射剂量单位)的事故以来最高水平,这一所谓“最新”消息再度引爆舆论场。

对此,中国驻日本大使馆12日发布关于福岛核辐射的领事提醒,希望日本政府能够就如何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消除核泄漏事故产生的影响作出负责任的说明,并建议在日侨胞及赴日中国公民妥善安排出行计划。

那么,福岛核辐射的情况究竟有多严重?核事故的后果是不是变得“更加严重”了?高达530Sv的辐射剂量会否影响环境,危害人类健康?作为日本近邻,我们有必要恐慌吗?

机器人”活不过”2小时?人活不过一分钟?

日前,东京电力公司试图让一个小型机器人进入福岛第一核电站2号机组进行障碍物清理作业。2月7日,机器人因喷水故障,被迫中断工作;9日,机器人在开始作业两个小时之后,摄像机出现故障,不得不收回检查。

在分析机器人拍摄的影像后,东电推断2号机组反应堆安全壳内的最大辐射值约为每小时650希沃特,误差为30%。而本月2日时,日本东京电力公司曾透露,2号机组安全壳内的空间辐射量为最大每小时530希沃特。东电表示,故障原因很可能与安全壳内部的高辐射有关。

根据设计,机器人可累计承受1000希沃特的辐射量,安全壳内部如此高的辐射值让机器人也只能工作约两个小时。据悉,人暴露在这种环境中几十秒即可致死。

不过,东电表示,这并不意味着福岛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量突然增大,而是对安全壳内部状况有了新的了解,核电站周围的辐射监测值并没有明显变化。

专家:辐射量爆表与外界无关

系统屏蔽

系统屏蔽

中国工程院院士、辐射防护专家潘自强解释:“被测出辐射剂量超高的反应堆位于安全壳之内,不影响外界。”

他介绍,目前国际在运主流核电厂安全设计按纵深防御原则,从内到外有四大安全屏障: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安全壳,具有很高的可靠性和冗余度。此次爆出的问题出在2号机反应堆格纳容器内部,是由6年前事故发生时的堆芯熔融造成的。

据英国《卫报》在线版消息,最新发现2号机反应堆堆芯压力槽下面的金属格栅出现了一个大洞。潘自强分析,其最大的可能是,事故时温度失控的核燃料熔穿了反应堆压力容器底部之后掉落,并熔融造成了孔洞。所以第一,这不是“新闻”——熔穿发生在事故当时,而不是最近;第二,2号机燃料芯块、包壳、压力容器虽有损坏,但发生位置还在钢制安全壳之内。“在安全壳内,对外界就是安全的”,也就是说,并未造成放射性泄漏。由此得出“福岛核事故加重”的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因此再生新的恐慌,更是毫无必要。

被包裹在安全壳内的超高辐射,真是安全的吗?

当记者问到“现有核能法规对核电厂内辐射剂量有无具体规定”时,潘自强答道,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及中国、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核能相关法,在核电厂剂量约束值和放射性流出物排放量控制值等方面,都有严格规定;而对厂内不同位置的剂量,并没有具体规定。

“法律规定不会那么细,但核电站设计有要求”:开堆时,场内不同位置辐射剂量都有相应要求;因换燃料或检修等停堆时,也有随处设置的检测仪来监控,必要时工作人员须穿一种被称为“气衣”(充气密封服)的防护服进行操作,以最大限度保证员工安全健康。

潘自强透露,经过近20年检测,数据表明,中国的核电厂在运期间流出物排放数值都低于国家标准要求,总体处于放射性天然本底涨落范围内。

既然无泄漏,福岛的外排物环境污染从何而来?

系统屏蔽

福岛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地震引发海啸,使外部电力丧失;海啸又摧毁了备用柴油发电机,导致温度失控,反应堆堆芯熔化、乏燃料池温度过高产生大量蒸汽和氢气。为避免发生更大的核泄漏,只得释放压力容器内的蒸汽,并不断注入冷却水。所以,尽管核材料本身并未外泄,大量放射性超标的冷却水和蒸汽外排,污染了环境,“是不可接受的”。

潘自强介绍,目前局面基本得到控制,“外排的东西已经很少”。

永久性废堆作业才是挑战

东京电力下一步面临最大挑战,是永久性废堆作业。潘自强表示,要彻底废弃一座核反应堆并无害化处理,是非常棘手和旷日持久的。

据报道,此次发现的辐射剂量是之前测量的7倍(之前最高值是2012年测量到的73Sv)。这意味着,将来的废堆作业可能比预想更难,更久。

综上,这一数值的变化仅仅是指安全壳内部辐射值的改变,经检测,核电站周围的辐射监测值也并没有明显变化。目前来看,如果不是当地工作生活,福岛的核辐射并无太大的影响。因此,了解真相后,我们并不需要过分担心恐慌。

 

赞(0)
新华侨网 » 人活不过1分钟?日本福岛核辐射究竟有多严重(组图)